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福州福清、莆田东洋镇、泉州晋江采集的田间健康及发生青枯病的茄子植株进行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从中分离到以Bacillus spp.为主要类群的19类内生细菌。茄子内生细菌的种群及数量随植株不同部位、不同地区及不同发病程度有所变化。采集于福州福清的健康茄子植株根部的内生细菌种类多,可达9种,叶部最少,仅有4种;在内生细菌数量方面,茎部最多,可达3.89×10~5cfu/g,叶部只有4.19×10~4cfu/g。健康植株的内生细菌种类明显多于发生青枯病的植株。不同地区的内生细菌种类也明显不同。通过因素轮换法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内生细菌与青枯雷尔氏菌共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g,酵母膏5g,蛋白胨10g。将分离到的内生优势细菌943、946、964与青枯雷尔氏菌1305进行共培养时,发现943与1305共培养时,青枯雷尔氏菌1305几乎不生长,943对1305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而946、964与1305共培养时,两者生长菌量均较单独培养时减少,因此946、964可以与1305共生,但由于生长条件的限制,表现为竞争关系。通过对菌株ITS序列的测定,表明所挑选的菌株均为青枯雷尔氏菌,与青枯雷尔氏菌标准菌株GMI1000的ITS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经优势内生细菌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及致病性测定后,当λ=0.57时,紫外吸收、当λ=5.6时脂肪酸类型都可分成三大类,当λ=0.98时BOX-PCR多态性经聚类分析菌株可分成四类。但从本质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强致病力菌株,另一类为弱致病力菌株。经组培苗和盆栽苗的致病性测定,组培苗不论致病力强弱均发病,盆栽苗仅强致病力的菌株发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