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摩·福斯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杰出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在现代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享有盛誉。《最漫长的旅程》是福斯特第一部完全以英国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也是他最具有自传性的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中产阶级知识青年里基·埃利奥特辗转于剑桥大学、索斯顿和威尔特郡的人生旅程。自小说发表以来,与福斯特相关的一些传记作品谈及到了剑桥大学、索斯顿和威尔特郡这三个极富英国特色的地域空间。然而,迄今为止鲜人对这三个地域空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本文借用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并且结合福斯特的人生经历和爱德华时期英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探讨不同地域空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空间理论的先驱者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阐述道,人们关注的空间应有物质、精神、社会三种,并且这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还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重组、社会秩序重构和社会力量纠集的场所。因此,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侧重于社会、人和空间的内在关联,关注社会空间中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漫长的旅程》中的地域空间形象主要是通过主人公里基在剑桥大学、索斯顿和威尔特郡的见闻、心理感受和社会交往构建的,不仅体现了迥异的物质空间特征和鲜明的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特征,而且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在知识分子看来,倡导自由人文主义的剑桥大学仿佛是他们的精神庇护所,充斥着商业气氛的索斯顿则是非利士人追逐物质利益的场所,而圣洁、丰饶的威尔特郡更像一个乌托邦,折射出索斯顿的卑俗。本文总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剑桥大学这一地域空间的两大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和个体所体验到的相对自由。在弥漫着自由人文气息的剑桥大学,知识分子之间充满了友爱之情。尽管窗外的世界纷繁嘈杂,但是在剑桥这片狭小的天地,他们可以享受一种颇为快意的精神生活。第二章阐述非利士主义在索斯顿的主导性和商业价值观的腐蚀性。在这个崇尚物质利益的空间,金钱关系成了社会交往的唯一纽带,道德和人性显得无足轻重。知识分子所倡导的自由人文主义价值观被逐步侵蚀。第三章分析威尔特郡这一地域空间所表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怀念以及对英国未来乌托邦式的想象。根植于乡村文明的威尔特郡一方面承载着英格兰的传统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似乎代表着英国民族的希望与传承,它最终也将难逃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冲击。最后,文章认为通过对不同空间的书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最漫长的旅程》绘制出了一幅转型时期英国社会的多维图画,表达了福斯特对社会变迁语境中知识分子的困境、功利主义思想泛滥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的式微等问题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