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人们将目标逐渐转向更为安全的生物农药。而微生物来源的生物农药因其来源广泛、工艺简单、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良特征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拟从深海微生物中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其内容如下:本实验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到大量的海洋细菌菌株,并以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为指示菌筛选到两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菌株,根据16S rRNA序列测定将此两菌株分别命名为Bacillus sp.wsm-1和Bacillus sp.CS30。发酵液经酸化、甲醇浸提、硅胶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得到了较纯的抗菌物质。氨基酸组成分析和串联质谱分析表明Bacillus sp.wsm-1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两个相差一个-CH2的iturin类环状脂肽,属于同系物,其氨基酸序列为β-氨基脂肪酸-天冬酰胺-丝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与之前报导的iturin类脂肽序列存在差异,被初步认定为新的iturin类脂肽,并命名为C14 iturin W和C15 iturin W。Bacillus sp.CS30产生的脂肽属于surfactin类脂肽,产生的两个同系物分别命名为surfactin CS30-1和surfactin CS30-2。为了检测脂肽同系物间生物活性的差异及相应机制,本研究以稻瘟病菌为指示菌测定了C14 iturin W和C15 iturin W的抑菌浓度及对稻瘟病菌菌丝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15 iturin W的抗真菌活性明显优于C14 iturin W,且C14 iturin W和C15 iturin W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质泄露和细胞死亡。此外,因surfactin CS30-2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活性,本研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应的亚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经surfactin CS30-2处理后,肿瘤细胞伪足脱落,细胞呈现球状,且胞内细胞质泄露严重。鉴于同系物C14 iturin W和C15 iturin W之间的抑菌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在进行菌株Bacillus sp.wsm-1发酵条件的优化时,在筛选出的最佳培养基NB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和氨基酸,并分别测定它们对C14 iturin W和C15 iturin W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的添加大都可以提高C14 iturin W的产量,但对C15 iturin W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源的添加中,胰蛋白胨的添加对这两个同系物都显示出明显促进作用,可将其认定为是最佳添加氮源;六种氨基酸的添加对两种同系物的产量大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筛选到的两株海洋细菌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对其抑菌活性的测定、作用机制探究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等方面可为其未来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