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英译中翻译实践报告。实践文本选自《人格分裂:传记式变态心理学研究》第二章至第三章的内容。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莫顿·普林斯。本书主要记录了普林斯医生利用催眠对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比彻姆小姐(化名)进行专业治疗的过程。普林斯医生不仅展示了患者每个人格发展变化过程,还详细讲述了每个人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以及他们与主人格之间的心理联系,同时,穿插了患者的童年经历和家族遗传史,进一步挖掘多重人格障碍背后的原因。此外,普林斯医生会通过讲述自己以往的治疗案例,来解释患者身上出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本书为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可靠依据,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获益良多。本次翻译实践文本主要属于信息型文本,笔者利用克里斯蒂安·诺德的文本分析理论,从文内和文外两大因素,分析实践文本之后,笔者认为译文需要做到两点:一要准确传达信息,二要增加可读性,使读者理解作者表达意图。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可大概分为特定语境下的词汇翻译和长难句。其中,长难句的难点主要来自于背景知识的缺乏所导致的理解障碍和复杂的语法结构。笔者在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工具型翻译策略,针对难点,运用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技巧,笔者将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翻译难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词义的引申和灵活处理、涉及背景知识的翻译、长难句的翻译、语篇衔接和对话风格再现。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为,身为译者,应做一个“杂家”,多涉猎不同领域的翻译实践,积累各领域的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同时做一个“专家”,确定一个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提高对该领域的文本的理解能力和翻译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选取合适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希望本篇翻译实践报告能为各位译者提供一些关于信息型文本翻译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