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了20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杆菌,在确定了中药提取物中主要抗菌成分含量的基础上,测定了多类抗菌药及中药提取物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对TEM-7V、TEM-8V、TEM-9V和CTX-M-1V型ESBLs的生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观察了舒巴坦和中药提取物对ESBLs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有效治疗禽大肠杆菌感染,从中药中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开发中西复方制剂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产ESBLs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均严重耐药,其MIC50和MIC90为非产ESBLs大肠杆菌的10倍以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可明显提高产ESBLs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其中可使阿莫西林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MIC50从146.17μg/ml降为29.66μg/ml,使头孢噻呋的MIC50从106.22μg/ml降为21.31μg/ml,均接近敏感范围。同时产ESBLs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黄连素、黄芩苷、连翘苷和白芍苷都是主要的抗菌成分,经高效液相测得黄连提取物中黄连素含量为99.32%,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为93.65%,而连翘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连翘苷含量为34.37%,白芍提取物中的白芍苷仅为12.03%。4种中药提取物对产与非产ESBLs大肠杆菌均有相同的抗菌作用,均以白芍的抗菌活性最强,其对产和非产ESBLs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0.29,0.22,连翘、黄芩次之,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差,其对产和非产ESBLs大肠杆菌的MIC50则分别为10.37,9.56。且头孢噻呋与白芍联用协同作用最强,20株产ESBLs大肠杆菌中有15株FIC≤0.5,头孢噻呋与其它3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均未见拮抗作用。利用纯化后的β-内酰胺酶进行酶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TEM-1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的水解均强于对头孢菌素的水解,且TEM-1对青霉素类的亲和力及相对水解效率在5种酶中是最高的。TEM-7V、TEM-8V、TEM-9V均能部分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除TEM-8V外,其对头孢菌素类的亲和力均大于青霉素类,但由于对头孢类的最大水解速率较小,所以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水解能力小于青霉素。CTX-M-1V对第三代含肟基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噻呋均有较强的亲和力。舒巴坦对4种ESBLs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Ki值范围为0.12~1.88,IC50范围为1.03~2.26,其中对TEM-7V的Ki值最大,说明TEM-7V有一定的酶抑制剂作用。从中药对4种ESBLs的Ki值可以看出,白芍和连翘对于ESBLs的抑制作用强于黄连和黄芩,其中白芍的抑制效果最好,黄连的抑制效果最差,但中药的抑制效果要明显低于舒巴坦。总之,不同ESBL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不同的亲和力和水解能力,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白芍可以结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临床有效治疗产ESBLs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