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诗酒人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酒诗、酒词和酒文,而且在作品中呈现了与前代诗酒传统不同的饮酒心态。本文选择苏轼的文学创作与酒之密切关系为切入点,从苏轼诗酒人生的静态分析、苏轼诗酒人生的动态呈现和苏轼醒醉心态对诗酒传统的超越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苏轼诗酒人生的静态分析。首先,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以及邹同庆、王宗堂所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统计各集中“酒”字出现的次数,将其作为附录列为文章之后,以进行文献上的支撑。其次,依托文本和史料,从酒的称谓、盛酒容器和酿酒方法三个方面来分析苏轼文学作品中的酒事象:酒的称谓又细分为以原料或添加的配料作称谓、以产地作称谓、以色味形作称谓、以酿造或饮用时间作称谓、以隐喻义作称谓五种;盛酒容器的种类十分繁多,故划分了15类进行详细分析;酿酒方法这一部分,不仅梳理了散落在苏轼作品中的各酿酒方法,还对《东坡酒经》这一总结性的著作进行了分析。以上是一个静态的梳理,涉及到的酒事象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二部分是苏轼诗酒人生的动态呈现。主要结合宋朝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坛现象,尤其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各时期作品,详尽分析其在初入仕途及自请外放时期、黄州及流寓江淮时期、元祐及流放岭南时期三个人生阶段的酒文学创作,并探究各人生阶段的诗酒表象背后隐含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的不同,这是一个动态的梳理。第三部分是苏轼的醒醉心态对诗酒传统的超越。首先,对宋前文人的诗酒传统进行梳理,总结出历代有代表性的饮者在传统的诗酒创作中的思想心态:建安饮者试图以酒为突破口找寻生命意义,但始终突围未遂;魏晋饮者将酒视为工具,以此来掩饰内心的焦虑;唐代饮者狂饮滥醉,以酒来麻醉自己。随后,重点阐述苏轼的醒醉心态较前人的独特之处,在对醒醉心态的内涵进行定义之后,具体分析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即其不因避世而狂饮、也不因掩饰焦虑而烂醉狂欢,更不以酒量大小论输赢,随性自由,只求品得“半酣”之味,并进一步总结其对酒文学创作产生的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