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司法叙事:1902-1919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时期法制领域与文学领域同时发生了巨大变革,法律与文学之间的交流模式被改变了。作为当时最重要和最流行的文类,小说面临近代中国的历史大变局,其对于司法问题的表达和思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超出了传统文学的逻辑。传统的司法文学反映了对传统司法模式的认识、理解和期待,也表达了一种司法的理想图景。清未民初国族危机的加深,知识系统的变革,使得这种原来稳定的司法理想图景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以清末民初的小说为基本材料,围绕小说对司法场域中清官、侦探、舆论三个重要角色的刻画和认知转变过程,力图呈现时人对传统司法模式所面临危机的焦虑,以及重建司法理想图景的冲动和尝试。这些情感和尝试背后的复杂动因则是,一方面深切地感知到传统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却又对当时显得异常强大的外来参照系抱有较深的疑虑,从而在总体上倾向于一种保守的姿态,留恋于旧式司法的理想状态。   本文的内容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导言,将对相关的研究背景做一个基本的学术回顾,并介绍所研究的问题缘起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等。   第二章,将主要阐述清官情结和清官叙事的衰落。通过解析清末民初时期小说中的清官形象,可以探知当时人们对清官司法的普遍失望情绪。特别是对一位末代清官郭继泰的自传体小说的解读,将为我们展示这种传统司法理想的危机,以及清官本人对这种危机的认知与反省,其中也包含了对清官理想消亡的哀叹遗憾等复杂情感。   第三章,将讨论一种新的司法角色--侦探。侦探小说在清末民初时期是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类型,它们很快就占领了原来属于清官文学的市场。侦探小说中展示的新的司法类型和司法技术,受到了时人的普遍赞叹和欢迎。但在塑造本土福尔摩斯形象时,人们却习惯于将一些旧式的司法官员冠以福尔摩斯的名号,甚至不断说明中国官员有胜于西洋侦探之处。这显示出人们很少深入地思考侦探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的密切关联,仍然没有对现代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有充分的认识。人们对于与福尔摩斯相生相伴的司法独立制度认同有限。   第四章,我们将探讨一种新兴的体制外力量--媒体舆论。近代中国报纸传媒的爆炸性发展使得对司法的有力监督成为现实。当体制内部的腐败低效无从缓解,而新式“侦探”司法模式又孱弱难行时,媒体舆论似乎成为一种可靠的司法救济方式。与报纸关系密切的小说在看待舆论的纠偏力量和纠偏方式时也常常陷入一种复杂的思考当中,一方面愿意承认媒体批评司法衙门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另一方面但却未必接受媒体暴露体制危机的激进态度,充分展示了这一激进与保守的立场游移。   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在清末民初的特殊历史时刻,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到新旧两种法律观念的交锋。在旧的司法理想图景难以维持,而新的理想又未能有效建立的情况下,司法叙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形态。从小说领域所呈现的面貌来看,保守的倾向仍然是相当明显的,但这种倾向是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反应,而非理性的推断,因而其表达方式也是隐晦的,其所描述的司法图景也是充满矛盾的,但它也暗示了之后重建司法图景所会采取的方式和策略。  
其他文献
地域管辖包括普通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地域管辖。根据传统侵权管辖理论,侵权行为地作为确定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最重要的连接点,在世界上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对于侵权行
北宋年间,一批犹太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宋朝都城开封,在觐见宋帝时送上“西洋布”并得到宋帝昭示“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允其留居开封。随着犹太人在开封定居,他们修建会
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参与以及课堂的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背景资料的解读,重视背景资料在课文讲解的适时介入。了解背景资料是学生理解课文主题的金
期刊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是张文质先生在多个场合的演讲集,语言浅显易懂,处处显示出张先生对教育的关注、关心与反思,他主张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塑造身边的小环境,解放孩子,让人读后深受启发。  张文质先生写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园,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归宿,哪里有鼓励,哪里就有起点。如果学校让孩子们时时感到爱、尊重和鼓励,那么学校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人
本论文紧紧围绕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实体标准这一主线展开论述,结构上除引言外,论文主体由十部分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1章引言。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论文新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共轭亚油酸(简称CLA)和甘油为原料,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结果表明:n(甘油)/n(CLA)=5,酶添加量为体系总质量的4%,65℃反应6 h后,
提高课堂效率功夫在课外,来源于课外的精密安排、课前教学方法的精当选择,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精彩呈现,与精妙的教学思想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息息相关。 Improve classroom ef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