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综合技术下的中国传统文物建筑全息采集与记录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真实、有效、全面、完整、便捷、适应的中国传统文物建筑信息采集与记录体系是我国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及一切与之相关的教育、交流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探讨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大环境下,应掌握怎样的信息采集技术和建立怎样的记录体系才能为中国传统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残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独树一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关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1975年就成立了木结构专业委员会,旨在促进木结构及木构件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制定木结构文物建筑信息保护标准,至今此组织的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17届。我国较为系统的建筑遗产信息采集记录活动从上世纪初发展到现在已将近百年,由于经验的累积、科学技艺的日新月异,作为学术研究和保护工程中最基础环节的建筑遗产信息采集和记录工作也需要随之深入拓展。然而,一方面,在信息采集的内容、信息采集的技术及信息采集的标准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另一方面,在信息记录工作方面也有诸多问题需要分析和改进。因此,本研究在基于现代综合科学技术条件支持下,立足国内先进遗产信息采集技术成功经验的同时,总结了西方国家中西班牙与美国建筑遗产以及亚洲日本建筑遗产信息采集及记录的经验技术,在信息采集技术角度分析、归类了现行先进的建筑遗产信息采集技术,从而得出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在信息记录角度,在了解文物记录领域工作环节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现状,从遗产记录工作运行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发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   整合传统文物建筑信息采集技术和信息记录的各个阶段,可以促进文物建筑记录工作的高效运作,也为本文最后提出建立起完整、动态的信息记录体系架构的方案设想铺垫。这种动态的信息采集与记录体系可以不断通过收集各种建筑信息而得到动态更新而臻于完善,不仅为文物建筑保护与维修提供相关依据,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文物遗产深层次价值提供平台支持。  
其他文献
1926年开始设计,1927年建成的加歇别墅是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重要作品。柯林·罗对于加歇别墅的深刻解读凸显了其在柯布西耶作品中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同时,它
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转型的时期,经济繁荣的背后有一些社会的不稳定现象,例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居住空间分异与对立的现象,表现在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在居住
本文以建筑师柯布西耶多层公寓中的跃层式基本居住单元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构成要素做了系统性的考察。   在目前关于柯布西耶的研究中,关于其多层公寓的部分相对较少,本
作为连接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直接端口,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审批的关键条件。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楼林立的城市化,迅猛发展的经济趋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城市问题,如城市个性的模糊、城市文脉的丧失等。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多数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旧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
我国的红色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其表现形式多样,影响深远。但多散布于偏远地区,且彼此间联系微弱,分散特点显著,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红色旅游等因素的影响,在此情况下的红色文化遗产的
以往建筑学专业中的园林研究学者在植栽设计专题方面较为薄弱;植物或景观专业的学者虽从自身专业角度来诠释和评价园林,但在植栽意匠专题则较少涉及。明清以来的园林文献经常
本论文以江西海口古镇为研究对象,从古镇的规划格局以及历史建筑为研究视角,通过前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后期对江西海口古镇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前期调研和后期总结海口古镇
本文旨在探讨首都北京城市住区外环境无障碍设计问题,从北京市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北京住区外环境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特殊性。进而寻求改善城市居民住区外环境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