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有志于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作者提供依据,帮助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采用心理卫生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豫南地区三市六所高中高一至高三210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F检验,并统计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将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1)豫南地区高中生SCL-90各维度阳性检出率为15.5%至53.8%,与全国常模相比,豫南地区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常模,而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总水平与全国常模基本一致。(2)非毕业班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毕业班高中生;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维度有不同表现;城乡之间、留守与非留守、独生与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民主平等型是最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养方式,而同为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养方式,漠不关心比专制粗暴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危害更大。(4)抚养类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双亲抚养是最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抚养类型,而父母再婚和寄养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其中父母再婚抚养是最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抚养类型。(5)家庭经济状况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倾向于心理健康水平更高。(6)有门诊就诊经历、住院经历或慢性病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结论:(1)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总水平与全国中学生常模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留守、是否就读于重点高中对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总水平影响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抚养类型、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