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杀遗族的心理需求状况及专业心理帮助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杀是我国第五位死因。每年我国死于自杀的人数高达28.7万,其中80%以上的自杀是发生在农村。Shneidman通过研究保守的估计每个自杀死亡者会使6位亲友遭受沉痛的打击,这些因自杀而失去亲友的丧亲者被称为自杀遗族(suicide survivors/survivors of suicide)。自杀遗族的丧亲哀伤过程较复杂,典型的反应有认知混乱、烦躁不安、躯体障碍、社会职能受损和工作中断等,特殊的感受包括被拒绝感、内疚、羞愧、耻感、愤怒、自杀的牵连和自责感、对自杀死因不断寻求解释等。这些问题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自杀遗族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杀行为,是自杀的危人群,并急待援助和干预。了解自身遗族的心理需求以及对专业心理帮助需求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进行有效干预的基础和前提。研究目的:目的是揭示农村自杀遗族的心理需求现状和专业心理帮助需求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自杀遗族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科研依据和实际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在辽宁省庄河市所有乡镇中整群随机抽取8个乡镇农村地区的自杀遗族作为被试取样现场,对在2006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0日期间目标乡镇所有自杀死亡的目标人,对每个目标人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四级亲属中的父母、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中的1-3名被访人,采取现场一对一半结构式心理访谈和心理评估、问卷调查等工作。研究结果:(1)254例农村自杀遗族被试是来自202例自杀死亡目标人的四类亲属,其中配偶最多(n=86,33.86%),其次为子女(n=68,26.77%),再次是父母(n=54,21.26%),最少为兄弟姐妹(n=46,18.11%);本次调查的自杀遗族年龄在16-89周岁之间,平均55.95±13.1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4.11±2.24年;65.40%是文盲或小学文化,32.30%初中文化,仅2.4%为高中文化;202例自杀死亡目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3.32±3.25年,自杀者和自杀遗族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53.50%的自杀遗族经济状况较差;58.3%(n=148)的遗族罹患慢性疾病;39%健康状况较差;43.70%的遗族曾与自杀目标人一起同住;46.9%的遗族报告自杀死亡者曾是被试遇到困境时的主要帮助对象和安慰的精神支柱。(2)254例自杀遗族希望获得正式或专业机构帮助前三位的是政府(62.2%)、乡村医生(22.4%)和医院(19.7%)。仅有11.8%的人实际获得了政府的帮助,其中绝大部分是“低保户”;4.3%的遗族得到了乡村医生的帮助;6.7%的遗族得到了乡镇医院的帮助;希望获得与实际获得的帮助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农村自杀遗族被试从未获得的专业帮助资源有电话热线服务、心理服务中心、危机干预组织、法院和法律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且获得帮助人数的百分比均低于1%。(3)自杀遗族实际获得的非专业资源支持的前五位依次为子女(55.1%)、邻居(55.1%)、兄弟姐妹(45.7%)、配偶或伴侣(37.0%)和朋友(35.8%);69.3%自杀遗族希望从孩子那里能获得帮助,而实际获得55.1%。46.9%的遗族希望能够在配偶或伴侣那里获得帮助,实际获得37.0%,差异显著(p﹤0.05)。45.9%遗族期望能获得兄弟姐妹的帮助和理解,与实际获得的帮助状况基本相符(45.7%);邻居的援助是实际获得(55.1%)高于期望获得的(45.3%)的10%(p<0.05)。期望来自朋友的心理帮助(33.9%)与实际获得的相当(35.8%)。(4)自杀遗族自我调适的方式有自我安慰(79.1%)、多劳动和多干农活(55.9%)以及与亲友和邻居多沟通(49.2%)等;37.8%的遗族报告已恢复其正常生活;48.40%部分恢复;仅有11.8%的遗族其悲伤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的农村自杀遗族则表示自己的悲伤感更严重了。(5)25.2%的自杀遗族报告知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够帮助自己;14.6%的遗族知道电视和广播节目中有自己需要的信息;8.3%的遗族知道有关与自杀、悲伤调适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对自己有益。但对于心理电话热线、心理服务中心和危机干预机构、心理救援网站、丧亲互助小组等方面的知晓率均低于5%;还有个别专业机构闻所未闻。(6)55.5%的自杀遗族未获得过心理帮助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寻求心理帮助”55.51%(n=141);39.0%的遗族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能够找到帮助资源”(n=99);28.3%农村自杀遗族报告自己“没有钱去寻求心理帮助”。(7)有46.9%(n=119)的遗族报告愿意接受的专业心理帮助形式的需求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前提是“国家和专业组织免费提供”。34.6%的自杀遗族认为听有关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专家讲座会对自己有帮助;32.3%的农村自杀遗族愿意接受一些对身心有益的音乐帮助自己疗愈创伤;只有14.10%的自杀遗族愿意接受专业的精神药物治疗。(8)自杀遗族对非专业心理帮助形式的需求是来自亲友的理解(60.63%)、安慰(33.86%)和陪伴(31.50%)。(9)自杀遗族中仅有0.78%(n=2)曾有过专业心理帮助行为,26.8%的遗族有专业心理帮助的意向(n=68)。其中表示需要长期心理援助者55.90%;22.8%的人认为家人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其中50%的人认为自己全家人都需要专业心理帮助;还有50%的遗族认为自己部分家人需要,其中认为母亲需要者为最多(n=11),其次是妻子需要专业心理帮助(n=7)。(10)254例自杀遗族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平均分均高于常模,有专业心理帮助需要的遗族心理健康状况比没有者更差一些。(1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自杀遗族专业心理帮助需要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3.299)、GEQ悲伤水平(OR=1.019)、SCL-90焦虑因子(OR=1.125)和精神病性因子(OR=1.133)。结论:(1)农村自杀遗族在心理帮助资源方面,国家各级政府的专业(或正式)帮助资源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在非专业支持资源方面,期望获得子女、配偶或伴侣上帮助的遗族最多,但均未得到满足。兄弟姐妹的帮助和支持满足了遗族们的心理需求,而邻居的帮助则超过了期望。(2)农村自杀遗族的自我调适对恢复有一定的效果,但大部分遗族仍未走出丧亲的悲伤。(3)自杀遗族对于专业帮助信息的知晓率较低,多数未获得心理帮助的障碍是不知道如何获得专业心理帮助的信息和资源。(4)自杀遗族在专业的心理帮助方面,多数遗族希望通过免费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听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方面的专家讲座、听对身心有益的音乐来帮助自己走出悲伤;最不愿意接受的是精神药物治疗。在非专业的心理帮助上,自杀遗族最希望得到的是亲友的理解。(5)农村自杀遗族专业心理帮助需求较低,这与对专业心理帮助信息的知晓率较低有关。(6)有专业心理帮助需求的自杀遗族比没有需求的自杀遗族心理健康状况差,其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既高于常模又高于没有心理帮助需求的自杀遗族。(7)影响农村自杀遗族专业心理帮助的因素是性别、悲伤水平、SCL-90焦虑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说明女性较男性遗族更易产生专业心理帮助的需求。(8)农村自杀遗族干预计划和策略的建议:首先是全面普及和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其次,充分利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和广播的优势,通过政府的垂直系统,计生委的县、乡、村和重点户的家庭健康辅导站,大力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危机干预和健康家庭促进计划的知识,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专家讲座,播放一些心灵疗愈和放松的音乐,让农村的丧亲遗族尤其是自杀遗族了解专业支持资源的信息,获得相关的知识与心理技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建立我国农村自杀预防和干预以及自杀遗族的精神健康和危机干预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其他文献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内容多且复杂。教师在授课中不能面面俱到,关键是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把这些内容讲解透彻,便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方言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是随着推普工作的大力进行,很多孩子对于方言的使用早已不如父辈那样纯熟。但是方言对于学生们进行母语学习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
目的:观察6周有氧游泳运动对衰老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大鼠前额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ricfactor,BD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
学位
期刊
AT&T与博科联手增强“按需网络”平台。AT&T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来创建动态的按需服务,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可扩展的服务,率先转向下一代网
摘 要: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也应努力实现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整个教育实现信息化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在教学中科学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对教学中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由于条件、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探究农村小学教
论坛是云端学习环境中一种重要的异步交互工具。学习者能够通过论坛提问或回复、评论他人的观点,从而促进其知识的理解和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然而研究表明,在线课程论坛的
针对上海市某近郊区域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区域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管理,控制近郊区域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