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传染病有比以前更加快速的传播途径,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是当今社会和医疗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旧传染病的复发以及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槐荫区位于济南市中心,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较多,传染病的防控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本地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当地预防部门和居民了解本地区传染病发病特点,为未来当地传染病防控的具体措施提供-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 了解2015年槐荫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2)探索2006-2015年槐荫区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3)预测2016年槐荫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研究方法通过描述性研究,应用Excel2007以及SPSS17.0软件对2015年以及2006-2015年的传染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2006-2014年的总体传染病发病率,应用灰色GM(1,1)模型、趋势外推模型以及二者的组合模型预测2015年整体发病率。用各模型预测的2015年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应用平均相对误差做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小的预测精度高,为最优模型,再应用最优模型预测2016年传染病发病率。研究结果1.2015年该区共发现法定传染病19种,总的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644.55/10万人,死亡率为0.61/10万人;乙类传染病有14种,发病率为157.37/10万人,丙类传染病有5种,发病率为487.18人/10万人。发病例数最多的前五位法定传染病为手足口(393.53/10万人)、其他感染性腹泻(75.73/10万人)、猩红热(48.66/10万人)、乙肝(42.35/10万人)和梅毒(18.32/10万人)。2.2015年该区传染病患者男女患者分别占59.54%和40.46%;平均年龄为12.52±18.65岁,10岁以下患者最多,占75.27%,10岁以下患者主要以儿童多发的手足口病(1920例)和猩红热(236例)为主,其他年龄段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乙肝为主。患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9.08%和20.91%。散居儿童(1334例)、幼托儿童(525例)均主要以手足口病为主;学生以猩红热为主(88例);而家务及待业(859例)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139例)、农民(23例)和离休干部(32例))以乙肝为主。3.根据传播途径,2015年该地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肠道传染病,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4.07%,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477.40/10万人,肠道传染病平均年龄为7.33±13.61岁,人群主要来自散居儿童,约占62.69%,幼托儿童的比例也较高,占22.43%。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为82.65/10万人。平均年龄为12.274±16.36岁。人群主要来自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33.50%和29.06%。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83.88/10万人。平均年龄为42.664±17.45岁。人群主要来家务及待业者,约占47.8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为0.61/10万人。布病是唯一的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4.2015年手足口病是该地区主要的法定传染病,患病率为393.53/10万人。患者平均年龄为3.074±2.28岁;男女比例为6:4;职业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69.01%和27.16%。6月份、7月份和8月份是手足口病最多的三个月份,占全年发病人数的68.49%。乙肝发病率为42.35/10万人;男女分别占68.27%和31.73%;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74±16.59岁;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54.81%)。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为75.73/10万人;由于该疾病平均年龄为26.444±22.65岁;男女分别占51.08%和48.92%;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37.37%)。2015年当地猩红热发病率为48.66/10万人;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87岁;男女分别占60.67%和39.33%;职业主要是幼托儿童(43.51%)。梅毒发病率为18.32/10万人;患者平均年龄为39.45±18.82;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38.52%);男女分别占53.33%和46.67%;职业主要以家务及待业为主(38.89%)。5. 该地区2006-2015年共发现法定传染病28种,2007年以后手足口病是主要的传染病。总体发病率由2006年的299.43/10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644.55/10万人,年平均发病率为472.73/10万人,年平均死亡率为0.33/10万人。2006-2015年各年传染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之间性别分布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2006-2015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升高,发病率最低在2010年,为14.50/10万人,最高在2015年,为82.65/10万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较为平稳,发病率最低在2007年,为78.15/1 0万人,最高在2013年,为117.84/10万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整体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最低在2006年,为122.34/10万人,最高在2015年,为477.40/10万人;自然及疫源传染病发病率无明显趋势变化,最低在2006年、2008年和2012年,无疫情发生,最高在2015年,为0.611/万人。7.2006-2015年该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由2006年的18.53/10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393.53/10万人。乙肝发病率介于30.83/10万人和65.93/10万人,无明显的增长或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介于11.35/10万人和32.86/10万人,无明显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介于9.74/10万人和75.73/10万人。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介于2.14/10万人和48.66/10万人。8.用灰色GM(1,1)模型、趋势外推和组合模型预测的2015年传染病发病率分别616.06/10万、606.16/10万、611.20/10万,与实际值比较,趋势外推模型MAPE最小,为4.42%,因此灰色GM(1,1)模型为最优模型。9. 趋势外推预测的2016年传染病发病率为657.65/10万人。研究结论1.2015年该区共发现法定传染病19种,根据传播途径,2015年该地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肠道传染病。手足口是主要的法定传染病。2.2015年该区传染病患者男女患者比例接近6:4;平均年龄较小,患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3.2006-2015年共发现法定传染病28种,发病率整体升高,主要是由于手足口病增长较快的原因;按传播途径,前三位主要的传播类型均是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引起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染的概率;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是另一个可能原因。4.2006-2015年槐荫区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与总体法定传染病的变化趋势相同。总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变化主要是由手足口病引起的。5.与趋势外推和组合模型预测模型相比,灰色GM(1,1)模型是预测当地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最优模型。灰色GM(1,1)模型预测的2016年传染病发病率为657.65/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