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训练结合等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训练与等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组分为A、B、C三组。治疗A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核心稳定训练,使用背伸、侧屈工作站进行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背肌、下背肌和竖脊肌等肌群训练;治疗B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等速运动训练,采用Biodex System型等速运动装置进行患侧膝关节、踝关节等速运动训练;治疗C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核心稳定训练及等速运动训练。所有训练每日进行1次,每次训练20min,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6周,每2周评定1次。训练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总分34分)、Berg平衡量表(the 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Holden功能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评定步行功能、等速运动装置进行患侧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的测定。将FMA、BBS、FAC评分值及膝关节、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值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  1、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下肢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  2、治疗2周后,治疗C组与治疗A组FMA评分值及膝关节屈肌峰力矩值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4周后,治疗C组与治疗B组FMA、BBS、FAC及踝关节屈肌峰力矩值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6周后,四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治疗C组最明显,其次是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结合等速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其他文献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溃疡为主要特征,主要累及肠道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其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里急后
目的:  通过研究实施3D打印椎弓根螺钉导航导板治疗严重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3D打印椎弓根导航导板技术在严重脊柱侧凸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选取2010-201
背景:  软骨缺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软骨缺损以后,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有关软骨缺损的研究和治疗在临床中意义重大。在耳鼻咽喉科领域最常见的为颈段气管软骨的
目的:眼挫伤是眼外伤中常见的损伤,轻者预后较好,严重者视力永久丧失,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临床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letin,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