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牡蛎科巨蛎属牡蛎的主要种类在福建沿海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调查研究了在福建九龙江入海口附近流域生长的近江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第一部分:采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技术,研究了巨蛎属牡蛎的主要种类在福建沿海的分布。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法是一种快速、可靠而简单的方法,它能一个反应就鉴定出多个种类。目前也用于其他双壳贝类的鉴定。2007年4月到2007年7月之间,从福建沿海11个不同采样地点共采集了657个牡蛎鲜活样本,随机抽取了327个样本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线粒体COI基因的鉴定,结果发现了200个个体为葡萄牙牡蛎,101个个体为近江牡蛎,20个个体为熊本牡蛎,6个个体为香港巨牡蛎。此次实验中没有发现长牡蛎。上述结果表明,福建沿海有葡萄牙牡蛎、近江牡蛎、熊本牡蛎和香港巨牡蛎4种巨蛎属牡蛎分布。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白礁附近流域的近江牡蛎为研究对象,进行性腺发育的调查。调查研究的取样时间覆盖全年,在近江牡蛎性腺尚未发育、内脏团还是透明时开始取样。然后每个月取样一次,在性腺进入成熟期后每10-15天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取20个近江牡蛎个体并分别称量总重和壳重,观察每个个体的性腺发育情况,对性腺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调查,包括外表形状、性腺分布区域及覆盖内脏团的比例、是否能看到消化道、用手挤压后精卵能否自动流出、颜色、饱满程度等,并记录观察结果。之后把软体部置于65℃的烘箱内烘干24小时以上至彻底干燥后称量干肉重,以此计算条件指数。再取20个个体解剖后将整个软体部置于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作为切片样本,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6 um,H.E染色,观察与拍照。通过结合外观观察法与组织切片法两种方法相结合,判断性腺发育分期。最后得出结论,九龙江入海口附近流域的近江牡蛎的生殖周期为一年,其中3月中旬到5月下旬为其繁殖季节。此时可进行人工采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