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地域可行性研究——以山西地区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业亦有日新月异的进步。经济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最需要关注的当属能源问题。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水平,建筑业作为高能耗产业有相当大的节能空间。我国也正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建筑产业的能耗问题。  我国现有建筑耗能方式极为浪费,如果尽早将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房地产建设,一方面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其次资源紧张的现状将会得到缓解。因此,只有做到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降低建筑业温室气体产量,才能迎合国际发展趋势。  国外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检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积累了大量建造经验。我国的绿色建筑产业起步较晚,受限于经济水平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许多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无法在全国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刚设立不到十年,正处在探索和完善的阶段。但我国仍在不断寻求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绿色建筑技术,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已作为试点城市展开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探索。  山西省作为我国传统的重工业省份,其资源消耗模式和建筑业发展相对粗放,省内对建筑能耗问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近些年在城市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共同影响下,山西省也响应国家号召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要求新建建筑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从宏观角度分析推广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山西省建筑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省内推广绿色建筑工作中的困境和阻碍,进一步诠释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不同地区的相关制度尚未出台,这使得绿色建筑技术在实施中无据可依。为此本文汇总了国内应用较广泛的绿色建筑技术,在明确各项绿色建筑技术的设计原理基础上从技术特点和应用方向两方面对技术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山西省气候特点与环境因素,探讨绿色建筑技术与山西省自然条件的结合点,从而引出建筑围护结构、建筑耗能设备、水循环系统、照明系统、发电系统、采暖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在山西省落地的可能与方式。最后,结合现状对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在山西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展开研究,以山西博物院和太原万国城MOMA住宅项目为切入点探讨山西省绿色建筑技术未来的应用方向。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规模和速度超前,小城镇的发展问题越来越被学界和政府所重视。随着政府“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当今发展与资源紧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破坏等多重问题之间矛盾不断加深,为追求更好更稳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可持续的方针政策,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经统计建筑能耗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有了显著的提高。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诸多的造景要素中,水要素作为生存之本、生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大学校园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今社会急需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本文研究人物阎子亨(1891-1973)是中国近代建筑师中的一员。自1925年进入亨大建筑公司,继而创办中国工程司,至解放后参加的各种建筑类工作,四十多年来在建筑、水利、规划等相关
山西传统民居是中国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形式多样,具有显著地域性特征,在建筑布局,空间组成,构造手法,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地方。空间组成是建筑营造过程中重要的
我国现在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未给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带来相应的改善,当前情况下,这一问题已刻不容缓。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重心由工作逐步转向家庭,这时
铁路客站是伴随铁路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百多年来,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客站的内涵及形式不断变化。当下,随着铁路客站运输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引擎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势必造成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居民公共活动的场所,更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会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公园在增进社会和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经济理念的影响,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