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对齐在D2D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5G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D2D通信技术是5G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但D2D通信复用蜂窝无线资源的同时也引起了干扰。干扰对齐技术正是用来管理和抑制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而D2D通信的通信距离短、信道状态稳定、终端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在TDD系统中其信道具有互易性,这些特性给干扰对齐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干扰对齐在D2D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此增加系统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论文研究了干扰对齐在单天线D2D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无中继单天线D2D通信系统的干扰对齐方案进行了研究,仿真并分析了其自由度的上限。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继构成虚拟MIMO,将分布式干扰对齐算法应用于中继辅助下的D2D通信系统中,并从放大因子和矩阵空间两个角度对算法进行了优化。仿真表明,中继场景下的优化算法提升了算法效率、提高了系统容量。论文还研究了干扰对齐在多天线D2D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针对理想情况下以及考虑蜂窝用户干扰后的D2D通信模型,分析了干扰对齐的可行性,研究了分布式干扰对齐算法在模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算法收敛性。仿真表明,算法提高了系统性能。论文还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天线数、不同迭代次数对系统容量和算法复杂度的影响。论文最后研究了基于干扰对齐原则的D2D通信用户分组策略,将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以适合干扰对齐的方式运用于分簇和分组策略中。论文分别研究了基于终端位置的分簇方法以及基于信道状态和基于终端距离的分组方法。仿真给出了分簇和分组方法的划分结果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并表明分簇和分组策略均提升了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ITU-T G.728语音编码标准,具有低延迟、高质量语音编码特性,被广泛应用在数据通信的各个领域,但其算法复杂度高,运算量庞大。本研究以降低编码复杂度为目的对G.728算法进行修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IPTV集传统数字电视与现代IP交互技术的双重优势,通过IP网络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视频点播、网页浏览等多种交互式服务而受到市场的追捧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的方向发展,并且逐渐向全光网络(All
多用户MIMO系统可以通过服务多个用户,获取多用户分集增益,从而提高系统传输质量与速率,增加系统容量。当系统存在大量用户时,多用户干扰相应增大。为了消除多用户干扰,系统
视频通信特别是视频监控、可视电话中大多场景会长时间不变,并且通常有较大的噪声,尤其是当光照条件不好时,如在室内、夜间,噪声更大,噪声的影响使得编码时残差增大,这就大大
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为了使现有的模拟电视机能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需要一种转换装置,数字电视机顶盒应运而生。机顶盒是一种能够接收数字电
无线泛在环境下多终端、多网络并存,终端之间、网络之间的智能协作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目前,QoE被认为是衡量业务优劣的主要指标。因此,构建无线泛在环境下的QoE指
实时图像序列目标跟踪(Real Time Object Tracking in Image Sequences),是计算机视觉中的经典问题,它是指在一组实时图像序列中,根据所需目标模型,实时确定图像中目标所在位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加无线通信系统容量,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