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效应分子RXLR23的表达、纯化与晶体结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疫霉(Pho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具有很大危害性的蔬菜病原菌,侵染寄主范围广,包括辣椒、番茄、茄子、瓜类等多种茄科及葫芦科植物。随着这种病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逐年提高,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近年来,辣椒疫病发生严重导致辣椒的减产,人们开始利用新的途径来研究辣椒疫霉的致病机制,随之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寄主和病原物之间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gene-for-gene hypothesis)。当抗病植物的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识质别病原物的无毒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时,植物的免疫反应被激活。无毒基因也被称为是效应基因。随着辣椒疫霉的基因组由美国能源部基因研究所(JGI)公布,许多效应基因被预测,但相关基因结构生物学还没有研究透彻。近年,卵菌效应因子转运机制成为病原物-寄主互作的热点问题,由于大部分的效应蛋白是胞内蛋白,而这些蛋白如何进入到植物体内,仍然还存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转运机制以及植物抗病机制,为病害生物防治和选育抗病品种奠定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辣椒疫霉基因组中克隆到多个效应基因,成功通过体外原核表达和纯化获得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蛋白质,最终得到一个效应分子蛋白晶体结构,其分辨率为3.2?,具体总结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从辣椒疫霉的cDNA中克隆到50多个无毒基因,能够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和纯化的有3个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低,N端RxLR-deer基序保守及C端功能区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主要以其中的RLXR23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重组蛋白质RXLR23通过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纯化,得到稳定和高纯度蛋白质,由于RXLR23结构同源性<30%,不能通过分子置换法解析结构,需要通过硒代蛋白来求解相位,硒代蛋白与native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方法一致。3.本研究通过蒸汽扩散法中的悬滴法和坐滴法得到初步蛋白晶体,利用悬滴法优化最终得到高质量的蛋白晶体用于X衍射,利用单波长反常散射法求解相位,最终解析RXLR23晶体结构,该蛋白以二聚化的形式行使其功能。4.目前报道的某些效应因子能够与寄主质膜上的3-磷酸磷脂酰肌醇(PI3P)结合,可使效应因子直接进入到寄主细胞内,本研究试图通过RXLR23与PI3P的结合,在三维空间结构中解释效应分子与之结合的位点,利用蛋白表达纯化技术和晶体学技术,最终得到复合物晶体。5.在晶体优化过程中,初始得到的晶体质量衍射分辨率只有8?左右,通过截短,脱水,更换防冻液等方法,成功将分辨率提高到3.2?。本研究初步得到RXLR23蛋白的晶体结构和与PI3P复合物的晶体,可以在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上观察效应分子如何行使其相关生物学功能,为病原物与寄主间的互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广西南宁市甜玉米害虫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为害种类、群落构成、天敌种类、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对主要害虫的效能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甜玉米害虫发生种类。初步明确
以往的网络时代,只有发文者才有声誉,但列在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并建立信誉。我认为在将来,通过网络评价这种社会性的诚信方式,可能会成为比eBay、阿里巴巴这种
为了解春玉米生育期内玉米螟、弯孢菌叶斑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不同发生程度对玉米产量的损失,采用在植株上接种不同浓度的丝黑穗病菌、弯孢菌叶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以及不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种子中分离出来的高效化合物,对害虫具有拒食、忌避、产卵抑制、生长调节、绝育等多种作用。2001-2003年,通过室内和
本研究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小种毒素的特异性组分进行分离,建立了高效的特异性毒素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紫外波谱分析;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了毒素特异性组分
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成功的第一个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品,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杀菌谱广和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通过专化地作用于真菌线粒体呼吸链中的复
本文研究建立了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苯磺隆与氯氟吡氧乙酸的残留分析方法,评价了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苯磺隆与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残留田间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为该两种除草剂在小麦地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苯磺隆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土壤样品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混合提取,机械振荡提取2次,合并滤液,以SPE柱净化;小麦植株样品以甲醇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有关老年人的起居饮食、健康养生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需要电视媒体乃至全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就电视媒体来说,必须有所作为,办出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电
目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培育为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动物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转Bt水稻为抵抗每年因虫害造成减产提供有效手段的同时,由于外源基因的人工插入,可能改变植物原来的基因组序列,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物理化学结构,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土壤生态系统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场所,长期种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Bt水稻,可能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同时会造成Bt毒
已知GAS1和GAS2位于依赖PMK1的MAPK信号途径的下游;缺失Gas1和Gas2,主要引起稻瘟病菌致病性下降。本文用cDNA阵列检测稻瘟病菌gas1gas2双突变体的基因表达情况,并获得以下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