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种子中分离出来的高效化合物,对害虫具有拒食、忌避、产卵抑制、生长调节、绝育等多种作用。2001-2003年,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初步探明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田间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印楝素是适合于水稻螟虫防治的新型生物农药。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并深入研究印楝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评价印楝素对几种水生动物和拟水狼蛛的毒性,主要结果如下: 1.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印楝素对水稻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毒杀、生长调节、抑制繁殖等多种作用方式。经室内管测法测定,印楝素有效成分6、3、1.5、0.75、0.375mg/L处理后24h,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拒食率分别为77.65%、67.91%、60.45%、52.18%、44.77%,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水稻对印楝素有较强的内吸作用,用6mg/L印楝素溶液浸根4h后,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6%,12h后,校正死亡率为97.94%。亚致死剂量1、0.5、0.375mg/L处理后,若虫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处理3d和7d后,体重增加量和蜜露分泌量均显著减少,1mg/L处理7d后,体重和蜜露分泌分别比对照减少48.08%和62.62%。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经0.25、0.375、0.75mg/L的印楝素处理后,产卵量、孵化率均显著减少,同时,导致雌虫寿命和产卵期缩短。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作用较弱。 2.通过室内的生物测定和盆栽试验,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印楝素乳油浸种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但可显著促进稻芽的生长,3mg/L印楝素浸种处理后第4d,芽长比对照增加30.56%;印楝素浸种对种子根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mg/L处理后第4d,稻种根长在1cm以下的占58.41%的,而对照根长在1cm以下的仅占19.16%;浸种处理后,水稻幼苗地上部分长度明显高于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6mg/L印楝素溶液浸种处理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73%、28.97%和22.69%。二叶一心期幼苗喷雾试验表
其他文献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由于它们对宿主具有明显的促生、提高抗逆性等作用,可以作为外源基因的理想载体,许多内生菌具有天然的抗菌、抗虫、抗癌等生物活性等作用,因而近
  长尾小蜂是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长尾小蜂科的昆虫的总称,它们中既有寄生性的种类,也有植食性的种类。 本文对中国长尾小蜂科常见属分类进行了研究。文章对实际研究过的30
期刊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致的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世界各油菜产地均造成严重危害,在我国居油菜三大病害之首。目前由于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所以
1923年,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筹资6.8万美元创办了一份新闻周刊——《时代》。该刊的宗旨是要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它将每周的新闻加以组
作者利用中日两国档案,尤其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新闻杂志操纵关系杂纂——国闻报(在天津汉字新闻)》专档, The author makes use of the archives of China and Ja
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是本实验室从地黄上分离鉴定到的一种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可能的新病毒。本项研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ReMV基因组5’端和
以广西南宁市甜玉米害虫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为害种类、群落构成、天敌种类、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对主要害虫的效能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甜玉米害虫发生种类。初步明确
以往的网络时代,只有发文者才有声誉,但列在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并建立信誉。我认为在将来,通过网络评价这种社会性的诚信方式,可能会成为比eBay、阿里巴巴这种
为了解春玉米生育期内玉米螟、弯孢菌叶斑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不同发生程度对玉米产量的损失,采用在植株上接种不同浓度的丝黑穗病菌、弯孢菌叶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以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