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购物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交易渠道,它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网络购物的虚拟性、异时空性打破了传统市场的时间、空间、区域等限制,具有方便快捷、新颖时尚等优势,成为新时代宠儿。但是,与其优点相伴而生的,也必然有其天然的缺陷即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不但破坏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还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让消费者对网上购物产生消极心理,造成商品交易量减少,市场萎缩,降低了社会经济福利。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逆向选择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对于逆向选择的治理也显得刻不容缓,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减少商品低质量行为,使作为弱势群体的网上购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对我国网络购物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来剖析产生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的原因,然后对逆向选择的形成机理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其次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比较逆向选择治理的三种机制:信号传递机制、声誉机制和第三方认证机制,得出不同治理机制的分离均衡,每种博弈模型的均衡结果对卖家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同时发现,每种治理机制都有自身的缺陷比如:质量信号传递机制中,信号的有效性与可信性对不同消费者产生作用程度是不同的等;声誉机制中,声誉的建立需要企业长期不断的付出和投资,会对新商家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信用体系中还存在虚假评价、惩罚监督不足等问题;第三方认证中,大部分认证机构都隶属于政府,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容易产生政府俘获、政企不分、虚假认证等现象。对此我们需要将治理机制相结合即协同机制治理模式,使治理机制相互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还发挥自身的长处来共同治理逆向选择问题,并从网站运营平台的角度,构建博弈模型,验证协同机制的可行性和治理效果。再次结合由笔者收集、整理、分类的案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网络购物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在验证博弈均衡结果的同时也得到一些网络购物的启示,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从消费者、商家、网站平台角度提出治理逆向选择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交易,增大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