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草食畜产品对耗粮畜产品替代效应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9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着我国食物消费经历着第二次转型,即居民食物消费由植物性食物向动物性食物转变的同时,肉食消费正向高蛋白、低脂肪的草食型畜产品方向替代,然而,长期农牧悖离的农业生产模式钳制了我国肉食生产能力,如何在供给侧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改革,使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也是未来保障食物安全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基于七个草业经济区,将食物当量和农田当量作为量纲,结合交叉替代弹性,探讨我国不同区域间肉食生产与消费的时空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草地农业系统探讨未来肉食生产供给侧改革可行性,以期缓解肉食生产的土地资源压力。主要结论如下:1.食物消费结构稳定于490FEU,但肉食消费不断替代口粮消费,其中,2015年,口粮消费与肉食消费分别占比62.34%和37.66%,其中城镇居民耗粮型畜产品消费量增加了13.41%,而草食畜产品增加了50%,农村耗粮型畜产品消费量增加了18.78%,草食畜产品增加了31.13%。2000-2015年,平均草食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耗粮型畜产品更高,为0.66,草食畜产品随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持续增长。2.不同区域间肉食交叉替代弹性呈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除2006-2010年蒙宁区肉食交叉替代弹性耗粮型高于草食型外,草食畜产品交叉替代弹性均高于耗粮型畜产品,且青藏区耗粮型畜产品交叉替代弹性最低,仅为0.27和0.31,且2011-2015年,西南区、东南区耗粮型畜产品交叉替代弹性相较上一周期下降明显,未来耗粮型畜产品被草食型畜产品替代趋势将更明显。3.未来肉食生产能力将持续增长,且草食型畜产品平均增长率大于耗粮型畜产品,但2035年东南区与西南区草食畜产品生产能力仅为蒙宁区的90%,未来草食畜产品供需相悖将威胁该地区草食畜产品供给能力,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农业与草地农业肉食生产能力,草地农业系统肉食生产力高于传统农业系统3-4倍,通过不同梯度发展草地农业,可缓解我国饲料粮压力。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及其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也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分别反演四川盆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有序地进行。北京体育大学
在航空运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云严重威胁着航空安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地表和大气的变化信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火山灰
广东从2004年9月进入新课改,如今十年过去了,广东新课改实施的程度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鉴于语文学科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选择了以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为切口。本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教学改革深入,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愈来愈大,受到了职业倦怠的严重影响。职业倦怠的实质是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危机。自我效能感,这一作用到教师信念和教学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