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杀菌剂为主,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使病原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同时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生物防治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虫生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一种宝贵的生防资源。本文以布氏白僵菌Bbr12、Bbr14和Bbr17菌株和黄绿绿僵菌Mf04、Mf06和Mf82菌株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其对几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并对其发酵液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虫生真菌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田间应用以及真菌杀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平板对峙培养结果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现3株布氏白僵菌对四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Bbr12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纹枯病、玉米小斑病菌丝的抑制率在培养至第5 d分别达到25.78%、49.05%、51.08%和44.39%。其结果表明,Bbr12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为:小麦纹枯>油菜菌核>玉米小斑>水稻稻瘟。Mf04、Mf06和Mf82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在第5 d时,分别达到38.31%、34.22%和45.06%,其中Mf82菌株对玉米小斑病抑制率最高。2布氏白僵菌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分别测定了3株布氏白僵菌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四种的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3株布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对四种的病原菌菌丝抑制作用都是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Bbr12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对水稻稻瘟病、油菜菌核病、玉米小斑病和小麦纹枯病的抑制作用最好,在孢子悬液浓度为4.25×106cfu·m L-1时,培养至6 d时对三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46.57%、68.21%、70.43%和76.15%。在对布氏白僵菌Bbr12无菌发酵液振荡培养16 d后,将其与PDA培养基混匀后接种四种植物病原菌,其结果表明Bbr12菌株发酵液对四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第5 d时分别达到32.45%、55.24%、58.36%和46.33%。3黄绿绿僵菌对玉米小斑病的拮抗作用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3株黄绿绿僵菌Mf04、Mf06和Mf82的孢子悬浮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孢子悬浮液浓度为4.25×106 cfu·m L-1时,培养至第6 d时,Mf04、Mf06和Mf82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46%、62.44%和66.94%,其中Mf82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在测定黄绿绿僵菌Mf82的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时发现,培养16 d的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发酵液在处理后3 d、4 d、5 d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0.46%、44.27%和51.76%。4布氏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对布氏白僵菌Bbr12和黄绿绿僵菌Mf82的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液中的抑菌成分在光照下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分解。发酵液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抑菌率略微下降,只有在高温121℃时加热30 min后,其抑菌率明显降低。两种发酵液的菌丝抑制率均在p H=10时,达到最好的抑制效果,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下,其抑菌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蓟马thrips的甘肃中部区系研究论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经济意义、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至本文研究完成为止,已
  在传统的真菌遗传分析中,常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诱导原始菌株产生突变子,然后分析突变基因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但是利用此种方法分离突变基因是一项非常困难而又繁琐的工作。本
目前,利用光谱遥感方法监测害虫危害程度已有一些研究,但是涉及相同作物不同品种的虫害光谱监测还很少。本文测定了不同品种水稻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后的叶片和冠层的光谱反
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能催化β-1,3-葡聚糖多聚体(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之一)的水解,从而抑制真菌
铁皮石解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已证明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具有明显的促生、抗逆作用,但在我国尚未有铁皮石斛专用生物菌肥。本论文主要研究铁皮石斛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