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与宿主植物互作的机理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真菌遗传分析中,常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诱导原始菌株产生突变子,然后分析突变基因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但是利用此种方法分离突变基因是一项非常困难而又繁琐的工作。本实验采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技术(REMI)转化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创制插入突变株,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   1.本文研究了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并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T2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菌龄为24h,裂解酶采用崩溃酶,酶浓度为15mg/mL,酶解时间在3-4h之间,酶解温度以30-35℃时最为适合。观察到木霉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以产生不规则突出的方式进行再生。   2.经REMI转化后共获得原生质体再生菌落289个,通过继代培养、抗潮霉素稳定性测定共获得转化子178个。   3.通过特异性PCR扩增,证实转化子阳性率为96.6%。通过Southern分子杂交方法分析了外源质粒在转化子中的整合,进一步证明外源质粒pV2确已整合到木霉菌T23的基因组内。   4.经REMI转化后部分转化体菌株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5.多数转化子在抑菌能力和枯萎病防治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6.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霉菌出发菌株T21及其4株转化子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转化子之间,转化子与出发菌株之间的谱带均有差异。外源质粒插入木霉菌染色体之后的突变涉及酶蛋白的改变,为今后进一步定位和克隆生防相关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7.首次发现不同转化子与不同宿主植物间存在专化性互作现象。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一株编号为A10的苦皮藤内生真菌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其代谢产物的农用生物活性,对目标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结构解析,并对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观察了添加物质对代谢产
林蛙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本论文建立了林蛙油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并且初步研究了林蛙油的抗衰老活性成分。 第一部分建立了林蛙油中农药多残留的GC-MS/MS分析方法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Faellen(small brown planthopper,SBPH)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不仅以刺吸方式取食水稻,并且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引起条纹叶枯病的暴
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水平──关于新闻宣传质量的调研中宣部新闻局课题组我们于1995年9月至12月,围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增强指导性、
百合无症病毒(LSV)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百合的主要病毒病原,LSV经常与CMV、LMoV复合侵染导致百合叶片严重花叶和整株矮化,影响了百合的产量和商业价值,成为限制百合出口和切花出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鞘翅目:坚甲科)是防治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理想天敌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花绒寄甲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生物学特性以及释放成虫和
本文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蓟马thrips的甘肃中部区系研究论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经济意义、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至本文研究完成为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