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文学艺术的生存状貌与审美规律探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生命是文学艺术的灵魂,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学艺术,是人在精神时空中的三重生命的不同程度的追求与实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学艺术的生存状貌既有其生存的背景,又有其自律化诉求。文学艺术栖身于多元、互动的虚拟平台,这有力地揭示出驱动其变化的媒介动因,信息媒介介入了文学艺术生产机制内部,它从文本形态、作者构成、读者心态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学艺术,从而改变了文学艺术的生成方式。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蕴必须依托于特定语境,并在特定语境中生成,比特叙事的艺术表现、自由言说的快乐审美和交互主体的审美体验便是当下文学艺术的审美特点。文学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美学规律,无论是历史的依据,还是逻辑的依据,最后都同源于人的三重生命:文学艺术的情感视界是从人的生物生命愿望的角度,揭示出审美活动何以发生的问题;文学艺术的人生视界是从人的精神生命的较深层次,透视审美活动的根源何在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形式视界是从人的社会生命超越的角度,追问美的普遍有效性如何实现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涉及沈有鼎墨辩研究领域的见解及其中体现的哲学理念,兼而谈及他的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和哲学观。首先在第一章简要介绍沈有鼎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尤其是在
佛教产生于印度东部喜马拉雅山麓,在产生之时,印度社会上就已经流行诸多派别的思想,比如数论、瑜伽派、顺世论等等。这些思想在佛教的产生之初,都对佛陀的思想体系、对佛陀创建佛
自韩愈竭力表彰孟子,宋儒又紧随其后从道统角度加以大力推崇,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在唐宋之际大大升格,并最终在儒家圣殿里稳坐“亚圣”席位。宋儒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弘扬创新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