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政策导向下黑龙江省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etian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产业间互补性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要素自由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两者一起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来源和区域差距收敛过程,在区域经济发展历史事实中得到验证。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我国内部空间来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形式,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新要求;从世界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以及全球产业加速重构,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紧迫性。就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功能,明确和彰显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政策导向。本文以比较优势和主体功能区理论为基础,以新区域政策为导向,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主线,以“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的辩证方法作为本文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探索新发展阶段形成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路径。第一,各地区精准识别把握本地区比较优势,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城市化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提高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保护区生态产品生产规模性;第二,在要素空间配置高效率前提下,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人均资源占有量,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进一步促进不同地区人均实际生活水平趋同,进而提高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力。黑龙江省实现合理高效的要素空间配置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以新区域政策导向为遵循,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要领域实现新突破。首先,从目标模式来看,黑龙江省基于比较优势的全国空间功能定位是高水平保障国家“五大安全”,应把本省有限优势要素资源集聚到城市化地区,使城市化地区形成高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综合能力;在劳动力和人口等要素流出背景条件下,提高资源密集型产业人均资源占有量,进而提高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人均实际收入水平,使农产品主产区形成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使生态保护区形成高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力,从而最终使黑龙江省统筹好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五大安全”高水平保障。其次,从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来看,要素空间配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为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协调发展为要素空间配置提供体制机制条件保障和配套政策供给,从而弥补公平缺失。再次,从路径来看,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将效率与公平相统一贯穿始终,推动空间质量变革,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空间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推动配置效率变革,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各地区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系统动力变革,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民生底线。最后,从保障措施来看,中央政府应坚持系统观念,提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和制度供给;地方政府应从本地省情出发,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应着力增强自身创新水平,深化国企和民企合作,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其他文献
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十分严峻,原因相对于农村贫困也更加复杂,在众多导致贫困的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重超过40%,成为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相关研究表明贫困现状和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存在着联系,不同的贫困家庭在政府、社区、亲属、邻里等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着差异,社会工作无论是起源还是发展都是与贫困家庭紧密联系,社会工作者也应该积极介入,努力帮助贫困家庭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运用专业方法帮助贫困家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民族记忆,百姓流离失所,无数的爱国军人走向战场,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中华民族才能取得最后伟大的胜利。在歌颂胜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去了解和研究这些军人们在战场上真实的情感状态,其中以国民党中下层军官为代表,从他们在抗战时期情感的变化中,我们能够对他们的战场生活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对于中下层军官们的战场情感研究,主要分为自身情感的产生以及情感互动的分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
汶上县山东梆子是由山陕梆子流入,与汶上当地风俗、人文结合后产生的地方剧种,是鲁西南地区传统曲艺的重要代表。作为一种集文学、音乐、动作、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艺,汶上县山东梆子在形成、流变、信仰、传承、发展的各个过程无一不体现着浓厚的地方民俗色彩。在民俗视角下研究汶上县的山东梆子不仅可以认识它本身具有的民俗特点,还可通过分析班社艺人们内部的信仰、组织、演出等习俗认识它如何与外界进行交流。笔者通过对
中国共产党在2021年迎来百年华诞。回首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正是不计其数的奋斗者以深藏在内心的奋斗精神为火种点燃熊熊火把,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实现“站起来”、“富起来”,迎来“强起来”的道路。永久奋斗精神是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精神内涵,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正是积极、奋进、向上、乐观的精神风貌为夺取“第一个百年”伟大目标的最终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迈上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和改善,因此人民期盼过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日趋强烈。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重点强调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重点强调了解决现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主攻方向,在一系列的发展问题中城乡关系的不协调不充分的现象最为突出,其中农村的相对落后是最大的不充分。习近平非常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
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社区风险管理已成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疫情期间,各社区开展的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社区两委的引领力、社区内外的参与力,凸显了整体性的社区治理网络优势。但同时也看到科层治理下的社区在常态与非常态间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此,注重挖掘社区内生优势、突出学习适应水平的社区韧性理念得以强化
村落庙会一直以来在乡村中作为宗教信仰场所的同时,也在村民的世俗生活中承担着文化娱乐、商品交换、人际关系整合等功能,是村落社会结构中的必要存在。本文即是以晋地Z村庙会为个案考察对象,围绕着Z村庙会的存续变迁,重点探讨Z村庙会所承载的功能变迁状况。笔者在具体探讨中首先通过个案方案、实地参与考察、相关文献分析整理等方法收集资料,初步掌握了Z村庙会的地理分布、建筑格局、神灵信仰体系等概况。在此基础上,将庙
赫哲族传统图案历史悠久,独具民族文化特色,是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赫哲族崇尚大自然赠与的一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渔猎文化,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赫哲族的传统图案中蕴含着社会历史、生活习俗、精神信仰、民族心理等诸多内容。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与复刻,赫哲族人运用民族智慧,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将所见所感、所思所想绘制成一幅幅传统绘画。赫哲族传统的神灵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会发生演变。维吾尔语的发展历程中,构形附加成分变为构词附加成分的情况是常见的。现代维吾尔语凝固词是指以某种语法形式的固定而形成的词语。其结构特殊,是由词根、词干和个别短语后缀加构形附加成分(格附加成分、领属附加成分、复数附加成分、形动词附加成分、副动词附加成分、名动词附加成分、动词的式附加成分,时态附加成分)构成的。随着这种语法形式的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历史发展过程中词汇化,
费雅喀族是清代东北边疆地区基本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的北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不同,该族被分为大陆群体和库页岛群体两个部分,也被称为赫哲费雅喀和库页费雅喀,他们在体质、风俗、语言及习俗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别。费雅喀族擅长捕鱼狩猎,是典型的海洋渔猎文明的民族。该族还善于训犬捕貂,训犬在其养畜业和交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捕获的貂皮除了进贡给清政府外,还会进行贸易,以换取日用品。费雅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