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对比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是近年来在文坛上颇受瞩目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2003年,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便大获成功。2007年,《灿烂千阳》出版,也受到评论界的极高赞誉,使他很快跻身美国主流作家。《追风筝的人》描述了处于不同种族、阶级的两个男性—阿米尔和哈桑的兄弟情谊,《灿烂千阳》则讲述了不同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的两个女性—莱拉和玛丽雅姆的姐妹之情。在阿富汗文化背景下,这两段情谊历经磨难,都经历了短暂的联结、逐渐的隔阂、永久的联合这三个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分析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血”浓于水。换言之,本文试图从文化、历史等角度解读特定的阿富汗背景下男性和女性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这种超越了种族、阶级、教育背景的友谊甚至发展成为“血”浓于水的亲情,展现了阿富汗文化中人性的光辉。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和他的作品《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综述该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分析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友谊发展的第一阶段—短暂联结。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和哈桑的复杂情感深受种族歧视和主仆关系的影响。而在《灿烂千阳》中,莱拉和玛丽雅姆在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方面的鲜明对比导致了她们暂时的缔结。第三章具体呈现他们之间的隔阂。由于哈桑受到意外的伤害以及阿米尔的故意驱逐,他们的隔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而莱拉和玛丽雅姆的敌意关系在繁重的家庭劳务和直接的言语攻击中显露无疑。第四章详细探讨他们永恒情谊的延续。阿米尔坚定地返回喀布尔,全力拯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这个过程中阿米尔和哈桑的兄弟情谊得以升华。而莱拉和玛丽雅姆也在共同抚养莱拉女儿和反抗拉希德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情谊。在这个层面上,“血”浓于水的主题得以充分体现。第五章总结全文,指出这两部小说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探讨了家庭与友谊,爱与信念的动人故事。胡赛尼用他的两部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纷繁复杂却又充满温情的阿富汗,揭示了阿富汗文化的力量和希望。
其他文献
目前110k V线路保护装置主要配置有光纤纵联差动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过流保护、过负荷、重合闸等。其中光纤纵联差动保护为线路的主保护,其他保护作为后备保护。继电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利用化学气相催化法制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碳纳米管的影响和制备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的新方法。1.采用柠檬酸络
如果以社会福利的体制转变和发展趋势作为新的视角,来透视人类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和变迁过程,我们将获得关于这段历史的一个新文本和新图景。这个文本和图景中呈现出了这样的一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本文为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探讨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流变以及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特点;然后指出了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企业制度是指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企业制度的发展、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企业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与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很“复杂”的作家,这与他极富魅力的孤独感有关。沈从文孤独感的生成源于他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奇特的人生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由孤独外化出的怀
通过对大量民航飞行事故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旨在降低进近着陆过程事故率的辅助指挥系统。从1980年至1996年,全世界最大起飞重量5700公斤以上的喷气式和涡轮螺旋浆运输机发生重大
早在普法战争之际,俾斯麦就表示德国的外交目标之一是要与英国结盟。德国统一后,自俾斯麦开始,德国的历代首相都试图与英国达成同盟,英国的两党人士也极力支持两国结盟,但两国最终
该文叙述了塔台模拟机系统的功能模型、实现机制和实现上的一些关键技术,并在比较国外的同类产品和用户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塔台模拟机今后的开发和研究趋势做了大量的探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加入WTO,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源非常匮乏。甚至某些地区出现了技工断层的局面。但是,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