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不但能够借助机场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既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也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临空经济区建设也如火如荼,出现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珠海等临空经济区等。但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经济形态,我国对临空经济区的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目前更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本论文将根据相关实践经验,对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趋势、产业特点、空间布局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探讨,并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产业与空间协同布局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论文研究成果能够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其它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发展建议,对保证临空经济区科学、健康、有效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意义,为判断我国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演变趋势提供指导。首先梳理世界典型临空经济区的研究和建设发展状况,结合产业经济学、临空经济、空间经济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对临空经济区的概念、产业类型和特色、空间布局特点进行探讨。从机场与临空经济区的关系出发,研究临空经济区与机场、中心城市、腹地之间在产业与空间上的互动关系--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对世界上典型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勾勒出临空经济空间布局演变过程:独立机场区--机场产业化区--空港都市区,结合临空经济区出现的新变化和特点,探索和展望临空经济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航空市镇群,并对临空经济区各个发展阶段的产业与空间协同布局模式进行研究,揭示其阶段性发展特征。然后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新航城为例,对其产业与空间的协同布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探讨临空经济区与腹地、中心城在产业与空间上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思路,探讨临空经济区产业与空间协同布局方案应用。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主要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