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进行了利用菌草技术栽培竹荪的最适配方筛选的研究,并对不同配方栽培的竹荪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与分析,对菌草竹荪的抑菌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对竹荪栽培期的虫害以及竹荪栽培后带来的连作障碍现象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的结果如下:1.利用一级初步筛选和二级复筛试验得出了最适合竹荪生长的菌草栽培配方:芒萁39%、类芦39%、麸皮20%、石膏2%、含水量63%。2.不同栽培料栽培的竹荪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菌草竹荪与竹屑竹荪的灰分含量和总糖含量相差不大,差异性不显著;而两者的粗脂肪和粗多糖含量相差较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菌草竹荪的粗多糖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比常规方法栽培的竹荪要高,而菌草竹荪的粗脂肪含量要比常规竹荪的含量低。3.对竹荪提取粗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草竹荪粗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3h,料液比为1:20,粉碎程度为80M。在浸提试验中对竹荪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为浸提温度,料液比次之,粉碎程度的影响最小。4.用7种极性大小不同的有机溶剂对菌草竹荪进行抑菌物质的提取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甲醇的提取率最高,石油醚的最低。从抑菌效果来看,乙酸乙酯的提取物抑菌效率最高,而石油醚的提取物没有抑菌作用。此外,不同栽培料的竹荪在抑菌物质提取结束之后的物理形态截然不同。5.竹荪栽培前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栽培后均出现了增多的现象。土壤化学成分(主要是营养物质)含量的也发生了改变,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6.通过观察黑翅土白蚁的生活习性,模拟白蚁的取食环境并对白蚁取食竹荪及其栽培料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表明,黑翅土白蚁没有取食竹荪子实体,而被白蚁大量取食的是没有长菌丝的培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