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基于输入输出和形式意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对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优秀课例中的五节不同的课型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本文主要考察课堂活动的几个方面:第一,输入性活动和输出性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所占时间和比例,以及输出性活动中的控制性活动和交际性活动所用的时间及占整个输出性活动的比例;第二,形式聚焦、意义聚焦和全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分布如何及所占的时间及比例;第三,对于全式教学,有准备的全式活动和随机的全式活动频次分布情况;第四,随机的全式教学活动中,对于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篇涉及的情况如何。基于对英语课堂活动的描述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观察的五节课中,输出性活动比输入性活动占的比重大,尤其对于听说课和写作课更是如此,分别占总活动时间的47.37%和58.33%;在输出的过程中,与交际性活动相比,控制性活动占据更大的优势。对于阅读和词汇课,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分别占交际活动的94.44%和85.71%。第二,一般来说,全式教学活动在所有活动中占绝对优势,平均占用时间为14.2分钟,所占百分比为37.6%。第三,在全式教学中,有准备的全式教学相较随机全式教学更有优势,这说明大部分全式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和控制下进行的。第四,对于随机的全式教学,大部分老师对于语篇的注重程度明显高于对于其他方面的注重程度。最后根据数据分析及主要发现,对于英语课堂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为了保证学生对于目的语的摄入,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目的语教学;其次,教师对于课堂的指令要清晰、准确;再次,教师应在学生输出的过程中多加指导,以便保证学生的输出和课题相关;最后,本论文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