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特性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bin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若干真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毒性,可普遍污染饲料及食品原料,可直接或间接的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每年都会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与物理及化学降解黄曲霉毒素相比,生物降解法具有更优的特性,且安全性较高。本文主要利用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降解AFB1,研究了该菌株的降解特性,并对其降解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接种量、初始p H、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探究了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对降解AFB1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AFB1的最适接种量为5%,最适培养基初始p H为7,最适发酵时间为48 h,最适发酵温度为37°C。在此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降解AFB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2%、发酵时间47.9 h、发酵温度38.5°C,降解率较优化前提高了4.97%。随后对黄曲霉毒素主要产生菌进行抑菌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生长无抑制作用。(2)测定不同组分(无细胞上清液、菌体细胞和细胞破碎液)对AFB1降解的能力,结果表明,无细胞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率为90.60%,菌体细胞对AFB1的降解率为29.74%,细胞破碎液对AFB1的降解率为41.10%。由此得到,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物质成分主要分布在无细胞上清液中。针对无细胞上清液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验证降解AFB1的活性物质成分是否有蛋白参与。首先,验证热处理对无细胞上清液的降解活性是否存在影响,沸水浴(15 min)处理对降解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经高温高压(121°C,20 min)处理后,无细胞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率从90.60%降低至78.94%(P<0.05)。两种热处理方式说明无细胞上清液中含有的有效降解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耐热性。随着降解温度的升高降解AFB1所用时间逐步缩短,降解温度为90°C时,终浓度为1μg/m L的AFB1与无细胞上清液共同孵育12 h即可被完全降解。其次,通过蛋白酶K和SDS对无细胞上清液进行处理,其降解能力分别从90.60%下降至83.46%和45.72%,说明耐热的胞外酶类可能是降解AFB1主要活性物质。研究金属离子对无细胞上清液降解AFB1的影响,结果表明,Cu2+、Fe3+可促进无细胞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Mn2+、Zn2+则不同程度的抑制了降解活性,而Mg2+对降解效果无影响(P>0.05)。(3)采用不同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无细胞上清液得到粗酶液,并研究了各级沉淀粗酶液对AFB1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硫酸铵饱和度处理对AFB1降解能力有所影响,不同浓度硫酸铵沉淀的粗酶液与AFB1共同孵育后,发现55%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能够分离出更多具有降解活性的物质,使AFB1的降解率达到51.17%,而硫酸铵饱和度80%时沉淀的去蛋白上清对AFB1的降解率为63.48%。将55%硫酸铵饱和度的沉淀复溶得到的粗酶液进行质谱检测,推断降解AFB1的活性物质可能是组成型蛋白。(4)荧光光谱检测显示AFB1降解产物的荧光明显减弱,判断其荧光特性减弱可能是内酯环断裂所造成。进一步分析了无细胞上清液和AFB1转化体系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的细胞毒性,采用MTT法验证了无细胞上清液和其降解产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无细胞上清液浓度为1000μg/m L的范围内对IPEC-1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即无毒副作用;AFB1被转化后的体系对IPEC-1细胞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降解产物无毒性。
其他文献
阿维拉霉素,由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发酵生产的一款饲用抗生素,具备良好的促生长及代谢调节功能,已在畜禽养殖中广泛应用。当前,阿维拉霉素生产菌株的产素能力低、发酵工艺不成熟、生产成本高等难题制约了其在国内市场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本研究对阿维拉霉素野生菌株进行多重诱变育种及理性筛选,并通过多种策略优化其发酵工艺,构建更为高效合理的发酵体系,以期为
学位
亚麻木酚素(SDG)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功能,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中有广泛应用。SDG由于酚羟基结构和糖苷结构的存在,使其易溶于水,难溶于或不溶于脂质体系,使SDG在脂质体系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本研究首先对SDG进行提取纯化,随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酰化改性的方法增加其脂溶性,并对其改性前后的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为SDG更广泛、更高效的应用于脂质体系中提供理
学位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Surfactin是芽孢杆菌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一种环脂肽,其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抗细菌活性和抗病毒活性,关于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具体研究了Surfactin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差异蛋白组学解析Surfactin对禾谷镰刀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完成了Surfactin对禾
学位
小麦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也是我国三大储备粮品种之一。小麦储藏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湿度、害虫及霉菌活动等因素,引起小麦组织结构松弛、呼吸速率下降、酶活性减弱、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等生理生化变化,从而导致小麦发生发芽率降低及食用品质劣变等现象。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累积与抗氧化系统损伤是引起种子劣变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同等储藏条件下,软质小麦与硬质小麦
学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因为其危害性而备受关注。POPs经过大气传输和沉降能够存储于土壤中,然后可以从土壤迁移到植物中,也可经过生物富集作用最终影响人体健康。人为活动是POPs的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城市群的城镇化迅猛发展,人为活动对环境POPs的分布影响越来越强烈。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研究了核心发展区城镇化进程中三种土地利用类
学位
干燥是保障玉米品质的必要加工过程,能有效防止玉米发生霉变和降低虫害,对玉米安全储藏有重要意义。玉米的干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湿热传递过程,与干燥工艺及干燥机结构密切相关。与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相比,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适应复杂工况的优点,可以对玉米干燥工艺参数以及干燥设备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玉米的干燥均匀性和品质。本文将玉米烘干机中的玉米区域视为多孔介质模型,概述了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玉米的湿
学位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好以及充放电速度快等优势,吸引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特别是钠离子锰基正极材料Na0.44MnO2因具有稳定的三维隧道结构和长循环寿命,很适合应用在大规模储能中。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缺陷,比如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相变和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差等因素影响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优化Na0.44MnO2材料合成路线,采用复合的方法来改善材料的充放电
学位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臂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场合,为使其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人们对其在避障运动规划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人工示教,作为机械臂的传统避障运动规划方式,规划时间长、灵活性差,极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实现机械臂的自主避障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Dobot三自由度和DIY六自由度机械臂为研究对象,提出改进RRT(Rapid-Exploration Random Tree)算法实
学位
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污染颗粒物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环境中的重金属引起的居民健康风险研究不足。本研究选择河南省济源市有色金属冶炼区和卫河沿岸两个典型区域,研究灰尘、土壤、作物、人发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并根据Pb同位素对典型区域灰尘中的重金属来源进行了推测。研究得到主要得到以下结果,一、在河南省济源市铅冶炼区和城区采集了土壤和窗台灰尘样品,分析
学位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且不易引起耐药性,有望成为传统抗生素替代品。实验室通过计算机设计获得的抗菌肽L30(NH2-FLPLLGGLLKSLL-COOH)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尤其对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抗菌肽L30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且易被蛋白酶降解。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