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今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如何妥善处理国土范围内占人口少部分人口的民族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将政党意识通过合理和合法路径转化为国家意识的制度形式。本文主要是从政策导向入手,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新时期我党政策的践行策略。本研究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民族关系为导向,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治方面的相关政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民族关系是对抗还是合作,取决于执政党的民族政策取向。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在解决民族问题中民族关系的改善,随着共产党执政经验的丰富和执政理念的科学化,中国共产党逐渐选择确定,并且长期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两个基本导向,并将其作为各项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长期的实践和对实践的理论反思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 第二部分,以民族发展为导向,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经济方面的相关政策。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存,民族发展是硬道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所以,首当其冲的是要发展民族经济。在民族政策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相关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税收和金融领域等的优惠性经济政策;在工农牧业、民族贸易等的支持性政策及针对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此外,还有区域开发的开创性经济政策,诸如西部大开发,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导向。 第三部分,以民族问题为导向,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相关政策。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族问题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还表现其他诸如教育相对落后、文化保护不力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导向,调整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相关的教育、语言和风俗习惯方面的政策,以期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第四部分,是关于推进民族政策优化的一些思考,包括通过机制的完善保障民族政策的实施效果。此外,一方面要警惕学界“去民族优惠”理念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渗透,另一方面,党和国家也要积极鼓励各地方政府,在区域民族政策的框架内积极制定相关的补充条例,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民族政策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