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敬老院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是有效保障老年人利益、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我国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包括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将机构养老服务作为了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及空巢化等特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并向外转移,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扩大,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机构养老已经发展成为了养老方式中的重要选择之一。公办养老机构作为我国机构养老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既承担着社会救济的功能,供养城乡三无五保老人,还面向全社会开放,接受社会上自费入住养老的老人。  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才刚刚起步,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但是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着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低、工作队伍较为薄弱、行业标准规范缺失及社会认同低等问题和困难,其养老作用和功能远远还没有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作用和功能,既能够盘活我国现有养老机构的存量,以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巨大养老需求的能力,又可以为民办养老机构及其他养老机构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机构养老服务乃至整个养老事业的发展。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以佛山市南海区敬老院的发展状况为个案,对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概括,并尝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与研究有所贡献。为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发挥机构自身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从法律政策、管理制度、行业标准、人才队伍、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公办养老机构面临的困境,促进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不主张在党内为一个人搞祝寿活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世时以身作则,多年如一,坚持不为自己做寿。但是也有特殊和例外,这就是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由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提议,先后为徐特立同志举行过两次公开的祝寿活动。    第一次寿庆在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之后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字懋恂。1877年2月1日,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徐特
当前社会,企业的稳定是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创建和谐的社会,企业的和谐必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员工正遭遇各类问题,由于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素质教育实施的结果仍然是忧多于喜,尤其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
本文以实践社会学的视角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实践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医患关系的演变是沿着医改市场化主线进行的,具有“动态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因国家公共利益需要或商业开发需求导致的全部或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