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实践社会学的视角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实践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医患关系的演变是沿着医改市场化主线进行的,具有“动态——过程”的特点。 通过对医患关系演变的实践过程、实践机制、实践技术的探索,发现医患关系不断受到两种体制并存的现实所牵拉,即计划和市场机制交互作用,逐渐生成医患互动中的相互排斥又共存共生的两种行动逻辑。这一演变过程构成了医患双方在动态实践中的实践逻辑。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两种体制的并存一方面通过医院的半市场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半市场化、以及药品和器械产业的完全市场化,形成了医院运行机制的两种逻辑:不仅有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下的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第一行动准则,同时还具有市场体制下医院应对市场竞争和追求利润的利益考量;另一方面这种半市场化也重塑了医患关系,形成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异化,医患信任弱化以及医患关系紧张化的趋势。同时在医疗场域形成了隐性的利益链,在医疗实践中也出现了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两种行动逻辑,在医疗领域往往使医生陷于两难,患者更为困惑,实践着更为复杂的业缘关系和社会关系。 此外在医患互动的行动策略上,不论是“常态”下的医患关系,还是“非常态”、“超常态”的医患紧张都贯穿着两种行动逻辑的互动与交融,都体现了两种体制的交融和碰撞,也正因为如此,医患关系不仅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我们考察转型期社会关系的最佳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