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互动中的两种行动逻辑——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实践社会学的视角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实践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医患关系的演变是沿着医改市场化主线进行的,具有“动态——过程”的特点。  通过对医患关系演变的实践过程、实践机制、实践技术的探索,发现医患关系不断受到两种体制并存的现实所牵拉,即计划和市场机制交互作用,逐渐生成医患互动中的相互排斥又共存共生的两种行动逻辑。这一演变过程构成了医患双方在动态实践中的实践逻辑。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两种体制的并存一方面通过医院的半市场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半市场化、以及药品和器械产业的完全市场化,形成了医院运行机制的两种逻辑:不仅有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下的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第一行动准则,同时还具有市场体制下医院应对市场竞争和追求利润的利益考量;另一方面这种半市场化也重塑了医患关系,形成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异化,医患信任弱化以及医患关系紧张化的趋势。同时在医疗场域形成了隐性的利益链,在医疗实践中也出现了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两种行动逻辑,在医疗领域往往使医生陷于两难,患者更为困惑,实践着更为复杂的业缘关系和社会关系。  此外在医患互动的行动策略上,不论是“常态”下的医患关系,还是“非常态”、“超常态”的医患紧张都贯穿着两种行动逻辑的互动与交融,都体现了两种体制的交融和碰撞,也正因为如此,医患关系不仅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我们考察转型期社会关系的最佳观测点。
其他文献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基本单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广大的农村地区不断被卷入城市化进程之中,一方面这些被包围在城市中的农村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不主张在党内为一个人搞祝寿活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世时以身作则,多年如一,坚持不为自己做寿。但是也有特殊和例外,这就是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由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提议,先后为徐特立同志举行过两次公开的祝寿活动。    第一次寿庆在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之后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字懋恂。1877年2月1日,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徐特
当前社会,企业的稳定是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创建和谐的社会,企业的和谐必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员工正遭遇各类问题,由于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素质教育实施的结果仍然是忧多于喜,尤其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