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报告,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程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等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从而得出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诊疗。建立模型后收集2017年8月至今的早期胃癌病例,从外部验证该模型的准确度和可信度。研究结果1.本研究前期共纳入232名患者用于模型构建,其中伴有淋巴结侵及者42例,无淋巴结侵及者190例,淋巴结阳性率为18.1%。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2cm、浸润至粘膜下层、分化差、侵及脉管及伴有溃疡与其淋巴结是否侵及显著相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2cm、浸润至粘膜下层、分化差、侵及脉管为其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P=e^x/(1+e^x),x=-5.804+1.069×肿瘤大小+2.939×浸润程度+2.114×分化程度+1.386×脉管癌栓,以计算淋巴结转移概率。应用ROC曲线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渐近95%置信区间为0.848-0.936。4.该模型预测值最佳阈值为0.164,通过预测模型结果与术后病理检验金标准构建四格表,计算得出该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95%、81.85%。5.外部验证该模型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得出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渐近95%置信区间为0.810-0.969,计算出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73.08%。研究结论1.肿瘤>2 cm、浸润至粘膜下层、未分化型、伴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对符合上述情况者,应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在治疗决策上有所偏倚。2.本文建立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通过外部验证,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信度。3.术前,应用该模型计算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概率,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高者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若选择行内镜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评估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高者可考虑追加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