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138和LZTS2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x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全球大多数死亡的原因。癌症预计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和增加预期寿命的最重要的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的估计,癌症是172个国家中91个国家70岁以前死亡的第一或第二大原因,在其他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或第四。其中,肺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尽管采用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远处转移仍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阐明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新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分别阐明了CDP138作为一种癌蛋白而LZTS2作为一种抑癌蛋白,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本论文旨在筛选肺癌和肝癌中新的转移标志物。本论文的完成有望成为肿瘤患者,特别是为肿瘤转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标。第一部分:CDP138激活TGF-β/Smad信号促进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肺癌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5年中国肿瘤数据分析显示,肺癌死亡率已居我国男、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尽管采取了多种治疗手段,肺癌转移的发生仍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鉴定肺癌转移标志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CDP138(C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oprotein)作为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的结合蛋白之一,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其是一种潜在的肿瘤转移靶标。然而,CDP138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CDP138在肺癌转移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检测CDP138在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和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P138在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随访资料分析CDP138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利用siRNA或shRNA技术靶向沉默CDP138,探讨CDP138对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研究CDP138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基因芯片对CDP138下游效应靶分子进行筛选,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其进行验证。通过Rescue实验(挽救实验)验证CDP138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是否依赖于下游效应靶蛋白GDF15。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BE相比,CDP138在肺癌细胞系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肺癌及其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P138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染色定位于细胞浆,且CDP138的表达情况与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靶向沉默CDP138之后,肺癌细胞H1299和HCC827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减弱。经基因芯片筛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发现GDF15是CDP138的下游效应分子。进一步机制研究显示CDP138可以正向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上调该信号通路中p-Smad2的蛋白表达水平。Rescue实验证实了CDP138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依赖于GDF15。结论:CDP138在肺癌细胞及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CDP138通过上调下游效应分子GDF15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CDP138作为一种潜在的癌蛋白,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标。第二部分抑癌蛋白LZTS2的泛素化修饰在肝癌形成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位各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放化疗和靶向治疗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仍然很差。因此,鉴定肝癌侵袭转移新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LZTS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是一种含亮氨酸拉链结构的蛋白,多项研究表明LZTS2可能作为抑癌蛋白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LZTS2可以与PI3K亚基p85相互作用,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调控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和放疗抵抗。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发现:敲低LZTS2可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LZTS2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LZTS2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具体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探讨LZTS2在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分析LZTS2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运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验证LZTS2与β-Trcp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筛选其上游蛋白激酶。应用体内泛素化实验检测LZTS2是否可以被β-Trcp泛素化降解。采用蛋白质半衰期实验检验β-Trcp对LZTS2半衰期的影响。同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明确LZTS2的磷酸化位点。Western Blot检测LZTS2对下游信号通路和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探究LZTS2对Snail和Slug的影响。通过siRNA靶向沉默LZTS2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LZTS2在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Ed U实验检测LZTS2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探究LZTS2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肺转移模型,从动物水平进一步验证LZTS2的功能。最后,采用Rescue实验探明LZTS2的泛素化降解对肝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LZTS2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ZTS2的表达量越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越长。进一步研究发现LZTS2与β-Trc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β-Trcp能够负向调控LZTS2的蛋白表达水平。沉默β-Trcp可以减弱LZTS2的泛素化水平并延长其半衰期。LZTS2能够与上游蛋白激酶CK1δ结合,使其第220位、第224位、第273位、第277位丝氨酸磷酸化。在E3泛素连接酶β-Trcp和激酶CK1δ的协同作用下,LZTS2经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LZTS2负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沉默LZTS2后,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及免疫荧光信号更强。靶向沉默LZTS2增加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和Ed U形成数目。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进一步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沉默LZTS2组裸鼠瘤体的荧光信号更强。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动物实验共同显示沉默LZTS2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Rescue实验证明了通过活化p85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LZTS2的泛素化降解可以促进肝癌的形成和转移。结论:LZTS2与CK1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在蛋白激酶CK1δ的作用下,LZTS2的第220位、第224位、第273位、第277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进一步被E3泛素连接酶β-Trcp识别并结合,从而导致其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LZTS2表达降低后,可以活化p85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最终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LZTS2的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提示LZTS2可能成为肝癌转移患者治疗的新靶标。
其他文献
气液混输双螺杆泵是由同步齿轮驱动的Ω型齿双螺杆泵。Ω型齿双螺杆泵转子的工作环境非常复杂,对稳定性的要求很高,过去仅仅研究单根螺杆的振动是远远不够的。在双螺杆泵工作过程中,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不仅传递扭矩还造成主从动螺杆各转子之间耦合振动,包括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因而本文研究对象为齿轮啮合的转子系统,建立此系统的弯扭耦合运动微分方程,研究该转子系统在不同支承情况下的动力学特性。伴随着计算机辅助
广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之一。由于气候炎热潮湿,广西玉米容易受到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毒性及极高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以来,对该玉米产区的黄曲霉真菌多样性缺乏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广西黄曲霉真菌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通过采集、分离菌种及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为该地区真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策略。本研究分为四个主要部分,一是采用形态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玉米主产区曲霉属真菌
由农田、林地、草地、湿地及水域以及城市绿地构成的绿色空间承载着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满足居民游憩需求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任。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是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近郊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绿色空间萎缩、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环境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论文在探究二道绿隔地区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的基础上,科学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分布在东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鹤类之一。丹顶鹤有两个繁殖种群:日本北部北海道的留居种群和东亚大陆(中国东北、俄罗斯)的迁徙种群。迁徙种群主要在中国东部沿海和朝鲜半岛的湿地越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迁徙种群最重要的越冬地。丹顶鹤偏好以碱蓬(Suaeda salsa)为优势植被的自然湿地生境。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真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1965年首次从赭曲霉培养物中分离出来其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OTA)。赭黄霉毒素A是最重要的真菌毒素之一,并且对人类和动物都能产生毒性作用。由于其肾毒性、基因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胚胎毒性、致畸性以及致癌性等毒性作用,对其研究具有巨大的的公共卫生及经济意义。人们发现主要由曲霉菌和青霉菌产生的OTA在大麦、小麦、高粱、燕麦和玉米等农产品存在,因此,对快速高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突然破裂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患者可长期无临床症状,一旦斑块破裂则会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是这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斑块的准确检测是避免这类情况发生的有效手段。分子影像学手段因其高度特异性能有效对疾病状态进行成像,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靶点,可以监测斑块进展,指导治疗。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因而可以作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因为其对目标物特异性识别能力,一直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识别、免疫测定、固相萃取等领域,然而如何实现高效回收和再生是困扰传统方法的瓶颈。在本研究中,我们因此基于可逆化学键,对再生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基于可逆硼酸酯键回收和再生分子印迹纳米颗粒目的:利用硼酸与顺式二醇形成的可逆硼酸酯键受pH调节这一特点,通过调
学位
光合作用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来源。光合作用具有昼夜动态变化规律,其主要归因于外部光/暗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基因的表达以及光合关键酶翻译后修饰的调控。了解调控光合作用动态变化的机制,有助于找到提高光合作用的新途径。作为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以及光合酶的辅因子,镁(Mg)对于光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还不清楚Mg是否参与光合作用的昼夜调控过程。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缺Mg处理水稻叶片光
连作障碍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设施园艺土壤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瓶颈,土壤蒸汽消毒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土壤蒸汽消毒设备大都通过燃煤、燃油锅炉直燃加热方式提供蒸汽,存在入棚难、作业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我国设施园艺土壤消毒的作业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研制了基于脉动燃烧技术的土壤蒸汽消毒机,重点研究了土壤蒸汽消毒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挂接机构以及蒸汽盘,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