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我国爆发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以PM2.5为首的雾霾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近几年,雾霾污染频频发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问题,其经济成本也逐年增加,防治雾霾污染已成为热点问题,研究我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等理论为基础,使用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和西藏除外)2001-2016年的相关数据,首先,在本文选取的二进制邻接权重矩阵、公共边界长度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衰减权重矩阵下,考察了我国30个省份雾霾污染PM2.5浓度的空间相关性;其次,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全国层面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最后,在东中西区域层面上,对影响各个区域雾霾污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设置的三种权重矩阵下,无论是Moran’s I还是Geary’s C指数,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2001-2016年的雾霾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雾霾污染的高高集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2)相对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能更为准确地拟合相关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过程。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时滞效应。在三种权重矩阵下,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关系符合EKC理论,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人口密度、研发投入强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和环保力度对我国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效率对我国雾霾污染具有负向影响。(3)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雾霾污染依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时滞效应,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立,在中部地区不成立。一些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研发强度有利于降低雾霾污染,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并没有造成中部地区的污染天堂现象,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对改善雾霾污染情况的效果不显著。要降低我国雾霾污染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雾霾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加强对绿色技术的投资,降低工业增加值占比,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适时调整外资准入门槛,合理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增加对雾霾污染治理的投入,提升雾霾污染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