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网结构路基具有施工工期短、侧向变形小、工后沉降小等突出优点,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桩网结构路基受力机理非常复杂,路基内部土拱效应以及土工格栅受力机理是桩网结构路基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高速铁路桩网结构路基足尺模型试验对路基内部的土拱效应以及土工格栅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该模型试验装置配备了先进的动力加载系统,可以实现列车移动加载的模拟,最高速度可达360km/h。模型试验采用布置在桩帽周围的水袋泄水来模拟桩间土的固结沉降。路基内部不同高度处以及不同位置处埋设了多个土压力盒以测试桩网结构路基内部土压力、附加动静应力的分布特征,同时采用了布拉格光栅、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不同工况下的格栅拉力进行了测试。静力条件下路基内部的土拱效应是研究土拱效应的基础,本文通过路基填筑过程、路基静力加载、桩间土固结沉降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种工况下路基内部土拱效应的发展规律以及路基内部土压力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桩网结构路基内部附加静应力的传递规律。最后用三种典型的土拱效应计算公式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土拱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路基在运营期间不可避免受到交通荷载的作用,本文通过加载系统对路基进行了列车移动加载,研究了路基动力荷载作用下土拱效应的演化规律以及路基内部动应力的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土拱效应对路基动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桩网结构路基内部动应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模型试验测试结果分析了土工格栅的荷载转移作用,分析了土工格栅加筋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工格栅拉力的分布特征,评价了现有的规范设计方法。文章最后通过模型试验结果得到的动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加固桩累积沉降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种控制加固桩累积沉降的桩承式路基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工程案例计算分析。
其他文献
挤扩支盘桩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普通灌注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桩基形式。在桩身适当部位通过专用挤扩设备形成“分支”或“承力盘”,因而称之为“挤扩支盘桩
门式刚架是轻钢结构体系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单层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中。目前,门式刚架是按照节点连接为刚性的假定进行设计,没有考虑端板连接的半刚性对其性能的影响。半
随着在役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的增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结构耐久性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表明,钢筋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关键诱因。HRB500和HRB400强度
作为一种重要的木质复合材料和工程木制品,旋切板胶合木(LVL)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粘弹性蠕变特性十分突出。将其用于网壳结构时,网壳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粘弹性蠕变响应成为
本文引入了国内研究较少的半组合结构,这是一种在H形钢截面翼缘之间填筑混凝土,并在翼缘钢板端部设置连杆进行加强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对这种结构的构成特点和研究现状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工程界多将研究定位于SCC的拌和物性能和力学性能,很少有人对其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其特点是轻质、高强、节能、抗震。作为该结构的核心构件,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性能将决定整体结构性能的优劣,因此对其进行系统
双塔连体结构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它由两个高层建筑(塔楼)和连接它们的架空连体共同组成。国内外的学者对这种结构进行过许多试验和理论研究,但是这些研
收缩开裂是影响现代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而干缩变形又是引起混凝土开裂的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干缩变形随着距离干燥表面距离不同呈明显的非一致
随着臭氧氧化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臭氧氧化含溴水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溴酸盐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溴酸盐因其较高的致癌可能性,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入2B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