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晶主任医师从肝论治不寐经验总结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uen3701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魂”是五神之一,潜于神中的受神控制的随神往来的一种潜意识,主要包括谋略、梦幻以及志怒、惊恐之类的情感活动。肝藏血,血舍魂。肝所藏之血,是魂的物质基础,魂随血的运行出入于肝,因而出现寤寐现象。魂依肝血而寄生,并随肝血而出入,这是睡眠的生理基础,肝通过藏血舍魂这一功能调节着人体睡眠的节律。如果肝藏魂的功能受到干扰,导致魂受肝邪而难藏或者魂因肝病而失养,都可发生不寐。其基本病机可分虚实两端:实者邪气扰肝,魂不归居;虚者阴血不足,肝不敛魂。中医学对不寐的诊断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受“心藏神”的影响,不寐的治疗多从心论治,使“肝藏魂”“魂不归藏而病不寐”等理论和治疗经验被遗忘,影响了不寐的疗效。导师时晶主任医师,继承团队王永炎院士和田金洲教授等学术思想,善于从肝论治不寐,尤其久治不愈的不寐多从清肝、疏肝、柔肝等着手,每获效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从肝论治”不寐的学术思想。因此,在搜寻古训基础上,总结导师从肝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对时晶主任医师“从肝论治”不寐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指导不寐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度时晶主任医师诊治的不寐病例处方141张,通过频次分析,选出累计频率大于70%的中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高频药味做进一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寻找核心药味及药味组合规律,探讨处方的配伍特点。研究结果时晶主任医师诊治的不寐病例处方中,累积使用频率大于70%的中药药味有28种。对这些高频药味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提取了8个公因子和8种类别,综合分析包括平肝、滋肝、疏肝、清肝、柔肝、滋阴、健脾、活血。各类常用的药味如下:平肝: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滋肝:山萸肉、杜仲、熟地;疏肝:醋柴胡、炒枳壳、郁金;清肝:黄连、黄芩;柔肝:炒酸枣仁、夜交藤、白芍;健脾:生白术、茯苓、太子参;滋阴:麦冬、生地、柏子仁;活血:川芎,三七,紫丹参。其中最常用的5类药味主要是疏肝解郁药、清肝泄火、平肝潜阳、柔肝敛魂、滋肝安魂等类药味,我们简称为“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五法。滋阴、健脾、活血3组为不寐治疗中常用配伍药味组合。主要结论时晶主任医师治疗不寐常用“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五法,并依法选择相应药味,具有一定规律,同时辅以健脾、滋阴、活血治疗,值得临床实践参考。不足与展望本研究未对患者服药疗效进行统计,为使研究结果更具临床实用性,可进一步统计门诊有效方,寻找更优的药味配伍规律。本研究未将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加以区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单纯失眠患者及伴随不同并发症的患者分组,寻找组间组问中医辨证处方信息差异。“肝藏魂”“魂不归藏而病不寐”等理论是我国古今医家的经验结晶,应该努力加以总结,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慈善事业职业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慈善事业职业化需要有数量庞大的公益慈善组织、专业化的慈善事业人才、良好的全民慈善氛围和适度公正的慈善组织评价考核体系。我
马属动物结症属于胃肠道常见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快,死亡率高,有“十结九不治”的传统说法,严重影响畜牧业的正常发展,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随着现代科学技
民族旅游目的地成为人们寻找精神家园的归宿。而这个家园是以原真性为前提的,然而家园为了迎接逃避者回家而做的各种准备往往与逃避者的需求相左,最终导致家园变样或毁灭,即
村际治理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面向,中央城镇化布局的嵌入无疑推进了村际治理的进程。长久以来,我国基层村际治理的边界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二元框架下的治理程式。"乡规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发展,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对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贸易结构有着显著变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旅游选择多样化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自主作出旅行决策,自助安排旅游行程,散客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度散客化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高产壳聚糖酶菌株Penicillium sp.ZD-Z1,经发酵、分离提取出两种壳聚糖酶A和酶B,并对它们分别进行酶学性质测试。分别测定酶A和酶B的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
为研究富硒金针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富硒栽培、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苯酚-硫酸法对金针菇子实体总糖、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均含有总糖
通过对已累积运行15万h后F12钢主蒸汽管道取样弯管的持久强度以及高温蠕变裂纹开裂和扩展速率的试验研究,应用积累的F12钢高温持久性能数据,确定原始材料的LarsonMiller方程,
报告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总结了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和不足。鉴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责任不清,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