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现代文学观、现代文学精神、现代文学审美建构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整体性、综合性地勾勒出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第一,与道家文化关系密切的现代文学观念主要有"人的文学"观,偏重审美性的文学功能观,反思文学进化论,浪漫主义文学观,现代主义文学观,等等.在这些现代文学观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道家文化或者以其美学观潜在地参与了现代文学观的正面建设;或者被"拆解"、"有意误读"而为现代文学观的成立扫清传统资源中的主流价值障碍;或者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性、质疑性价值从相对面作用于现代文学观的构建.第二,真正使中国现代文学具备现代性品格的,与其说是从文言向白话的"语言的转向",还不如说是由白话语文所体现的平民的自由言说精神;与其说是从传统向现代的飞跃或者线性发展,还不如说是本土中国人在既有传统下向现代的"创造性转换";与其说是殖民话语霸权下的被迫反应,还不如说是创造主体的"有意"选择.那种将中国现代文学在时间意识上定位于历史下游、在空间意识上定位于西方强势话语的威压的言说,本身是不值一驳的.道家思想在现代文学史尤其是五四时期受到过"妖魔化"处理,多种因为过度抽象、化约、放大的国民"劣根性"都归在道家的门派之下,受到批判,而文学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被压抑"的道家精神却屡见不鲜.第三,道家艺术独标一格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文学的审美世界的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时空的巨大距离使得这种影响或联系变得相当复杂,特别是在反传统与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之中,道家艺术与现代文学的美的关联的线索显得不是那么清晰明朗.有的作家顺应时潮将道家艺术视为传统的垃圾弃之唯恐不及;有的作家在表层的批判之下对道家艺术多有"潜在"的借鉴;有的作家将思想层面的道家与艺术层面的道家区别对待,显示出继承传统与直面时代相结合的鲜明的主体性特征;有的作家在中西诗学中择取相似性资源,对道家艺术从美学取向到人生哲学都广泛采纳,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风景.
其他文献
该文的初衷是试图勾勒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自传体叙述在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叙述模式,文类演变模式等方面的嬗变过程,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作者自身学识修养和资料的限制,以
现代以来,李贺其人其诗的现态特征,已经为数学者所共识.唯探索李贺其人的病态性与其诗歌风貌之关联,前贤时人虽迭有发明,然迄今鲜有系统之论著问世,而李贺自身的病态性对其诗
谈到文学作品对科举弊端的揭露,人们总会想起小说,特别是《儒林外史》。小说反映科举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是有目共睹的,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可谓细致深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戏曲比小说更
消费社会语境中,人们对于身体的审美认识发生了变化,消费身体审美问题日益突出。不同于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延续下来的传统审美所注重的身体精神意识,消费社会下的消费身体审美更注
中国文学中的美女描写具有模式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美人与采桑、与花、与素手、与蛾眉、与华饰五大关系上。考察其文化成因,我们可以发现:采桑母题的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在远古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