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凝固与热变形再结晶晶粒组织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锻件采用钢锭锻造成形。由于钢锭尺寸巨大,结晶过程缓慢,凝固组织异常粗大和不均匀。因此,对于大型锻件而言,粗大非均匀凝固晶粒组织的细匀化是热加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大型锻件力学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大型锻件制造的工艺流程中,粗大非均匀凝固组织的细匀化是一个涉及全工艺流程的过程。首先需要了解钢锭凝固组织的形成、分布和形貌,进而通过锻造及后续的热处理实现晶粒组织的细化与均匀化。其中锻造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传统模铸钢锭中显著的柱状晶组织和电渣重熔钢锭内部的柱状晶组织的细匀化尤其关键。而仅采用实验的方法又很难从不同尺寸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开发凝固柱状晶和热变形再结晶微观组织介观尺度元胞自动机(CA)模拟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介观(微观)和纳米尺度的模拟技术,实现了凝固柱状晶组织形成和长大,以及凝固柱状晶组织热变形再结晶晶粒组织演变过程的模拟研究,对于大型钢锭柱状晶凝固组织及其热变形再结晶晶粒组织模拟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PROCAST软件的元胞自动机CA微观组织模拟模块,研究了空心钢锭底注式模铸和电渣重熔4.2 t Mn18Cr18N钢的凝固过程。模铸结果表明,随着内外壁换热系数的减小,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CET提前,抑制了柱状晶的发展,柱状晶长度减小,一次枝晶间距减小。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CET延迟,柱状晶的比例增加。形核参数中体形核密度是影响CET以及晶粒尺寸的主要参数,面形核密度可以控制柱状晶的一次枝晶间距,并得出了整个壁厚全部为柱状晶组织或等轴晶组织的极限体形核密度值为1e+006/cm3和2e+009/cm3。电渣重熔结果表明,电渣重熔熔速(渣-金界面上涨速度)控制在0.1 mm?s-1以下,可以获得理想的熔池形状和凝固柱状晶组织;底部传热系数达到500 W?m2?K-1可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并获得最大尺寸的底部柱状晶区。并基于经典的CA法随机形核的规则,提出了垂直于散热方向的等过冷度面分级形核规则;基于经典的CA法周期性边界条件的长大规则,提出了垂直于散热方向的非周期性边界条件的长大规则。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实现了柱状晶组织形成与长大模拟程序的开发,并模拟研究了Mn18Cr18N空心钢锭电渣重熔宏观尺寸和介观尺度下柱状晶形成与生长。实验对比表明了所提出的电渣重熔凝固过程中柱状晶形核和长大CA法模拟规则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然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加载方向下奥氏体面心立方FeCrNi钢纳米柱状晶组织模型,模拟分析了所建立柱状晶模型变形的力学行为、变形机理和规律,以及尺寸效应对纳米柱状晶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奥氏体面心立方纳米柱状晶组织试样的变形应力呈现各向异性的特性。加载方向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夹角?=0?时应力最大,依次为?=90?、30?、60?、45?,即加载方向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夹角?=45?时应力最小。原因是不同加载方向柱状晶内部位错密度不同引起的,且柱状晶半径越小,压缩试样模型内位错密度越高,层错和孪晶数越高,变形应力越高。采用热力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Mn18Cr18N锻态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动态再结晶演变机理与规律;建立了基于内变量物理参数的本构模型;通过建立热变形功率耗散图和再结晶组织的分析,揭示了低应变速率下晶界迁移驱动的再结晶形核机理和演变规律,以及高应变速率下孪晶促进的形核机理和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了CA法模拟热变形再结晶的分阶形核规则,进行晶粒长大的模拟;对于晶界迁移驱动的再结晶,提出了基于位错密度的形核和演变规则;对于位错促进的再结晶,考虑了∑3孪晶形核率,引入加权变量,实现了Mn18Cr18N锻态钢热变形再结晶行为的模拟。不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条件下再结晶晶粒组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所开发该钢热变形再结晶CA法模拟的可靠性。采用热力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Mn18Cr18N ESR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动态再结晶演变规律;建立了其基于内变量物理参数的本构模型;通过建立热变形功率耗散图和再结晶组织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低应变速率下位错控制和高应变速率下孪晶控制的再结晶形核机理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锻态钢热变形再结晶的组织,提出了一次柱状晶晶界和二次枝晶/变形带晶内形核的CA法模拟联合形核规则,以及位错控制再结晶的CA法模拟对称元胞联合形核规则,并首次成功模拟了柱状晶位错控制的动态再结晶的演变过程的模拟。最后,基于Mn18Cr18N ESR钢柱状晶凝固组织及其热变形再结晶组织特点,通过有限元网格和CA法网格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柱状晶凝固组织的宏-微观跨尺度模型,实现了柱状晶凝固组织的有限元宏观热力参数场—CA柱状晶凝固组织场—CA柱状晶凝固组织热变形再结晶晶粒组织的耦合模拟,并用点跟踪技术进行了的耦合模拟分析与预测。
其他文献
镐型截齿是采煤机和掘进机等煤矿综采综掘设备中直接碎煤破岩的刀具。在采煤掘进作业中,镐型截齿工作条件恶劣复杂,失效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消耗量巨大,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为满足煤炭企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提升我国镐型截齿的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镐型截齿的质量,这已成为镐型截齿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通过制造工艺入手调控镐型截齿多质量特性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手段不够全面,效果还有待进一步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利用智能手机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语言沟通,并且获得各种语言信息。面对这种情况,互联网语言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变得更加深刻,如果不能够对这些语言的安全予以保障,就很容易对人们的安全产生各种隐性或显性的威胁。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不仅关
期刊
镁铝尖晶石(化学式为MgAl2O4或MgO·Al2O3,简写为MA)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优异的耐剥离性和耐腐蚀性,是Al2O3-MgO体系中最为典型的耐高温陶瓷材料。而六铝酸钙(化学式为CaAl12O19或CaO·6Al2O3,简写为CA6)晶粒的沿基面优先生长的特性,使得其生长为片状或针状形貌,可以增强材料的韧性。二铝酸钙(CaAl4O7或CaO·2Al2O3,简写为CA2)具有较低的热膨胀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对小型化轻量化电磁器件的需求逐渐凸显,这就要求软磁材料的综合磁性能进一步提高,如提高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降低矫顽力Hc和提高最大磁导率μm等。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优异软磁性能使其备受关注,由于价格低廉使其在电力电子行业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无法兼顾高Bs和低Hc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从提高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综合软磁性能出发进行了一系列
FeNi基非晶合金作为新型的软磁材料之一,具有矫顽力(Hc)小、磁导率(μ)高、频率特性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磁头、精密互感器、磁屏蔽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然而,FeNi基合金仍存在非晶形成能力弱、热稳定性差以及饱和磁化强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致力于研发新型高性能FeNi基非晶软磁合金将成为保障我国电力电子器件技术向高效化、轻便化、节能化方向的发展迫切急需的任务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合金成分的调
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升级浪潮正在颠覆传统制造方式。切削加工是现代制造业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实时状态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等。因此,应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等技术开发刀具状态参量监测的新方法、新装置、新技术和新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针对智能加工对刀具状态实时监测和监测精度的需求,以车刀为对象,设计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信息化、高数据化和高智能化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惊人的数据量发生交换,完成这些数据交换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对其高效稳定地运行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散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开发一种具有轻质化高热传导能力的镁合金对于导热元器件来说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本文研发了机械式负压吸铸装置,采用负压吸铸法制备了可直接用于定向凝固的铸态试棒。实验以Mg-x Zn-Mn合
由于细晶粒压电材料其独特的性能,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众多高科技领域的智能复合结构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工程的需要,往往在器件表面覆盖一层涂层以达到对器件保护或者监测作用。然而,受制于制造工艺水平及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在涂层内部或者界面结合处往往会有螺位错、裂纹等缺陷的存在,缺陷如若扩展或失稳,都会造成器件的失效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损失。因此,材料结构界面缺陷的力学行为研究就显的尤
受到时变电磁场作用的导体中会产生涡流。涡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及机械效应在实际生活与工程中广泛存在。一方面,人们可以有效地利用涡流效应于感应炉、无损检测、电磁制动、磁涡流热疗系统等;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避免涡流效应造成的不必要的功率损失和设备过热。因此,对置于时变电磁场中的器件进行涡流分析、对涡流热损失做出先验判断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而在器件的设计中,计算材料中磁场强度或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也是必须的。对磁
氚的短缺是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获取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Li嬗变而获得氚。能够被中子轰击产生氚的含Li材料,称为增殖剂。增殖剂分为液态增殖剂和固态增殖剂。与液态增殖剂相比,固态增殖剂有化学活性稳定,产生的氚容易提取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固态增殖剂一般为三元锂陶瓷材料,如Li2ZrO3、LiAlO2和Li2TiO3等。判断一种增殖剂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