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中的技术介入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眼于土地确权中技术介入现象的研究。通过假设地方政府和农民为理性的利益主体,分析技术介入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利益,尤其是技术介入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从而探讨土地确权中技术介入的意义。  本文的经验材料来源于对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土地确权试点工作的相关调查。在成都市积极开展土地确权试点的过程中,“高分辨率卫星定位和航空遥感测量技术”(航拍技术)作为一项政策要求列入了土地确权的相关文件中。同时,成都市各市(区)县政府还斥巨资对全域农村土地进行了航拍测量。  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报恩村开展的“两次土地确权”作为技术介入现象研究的切入点,围绕了两个问题进行分析:成都市为什么要在土地确权中引入航拍测量技术以及航拍技术对地方政府的意义是什么。笔者对此的解释是:航拍技术不仅能够较精确地测量出成都市全域土地的新增面积,同时通过制度环境对“技术”运用的认可,赋予新增土地面积以对上的“合法性”。此外,新增土地面积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收益,“从下”加强了新增土地面积“合法性”。而只有新增土地面积具有了被社会认可的“合法性”,地方政府才能够对其利用,从而实现其土地收益。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劳动合同法》对企业雇佣规模的影响机制。文章梳理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整体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成本和雇佣决策影响的已有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
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人们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以及社会问题。多动症、自闭症、儿童崩解症等各种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这些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人正常语言沟通交
农民贷款难是制约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地进行信贷支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产权不明晰是导致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农民并非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在原有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下,以单位为主体的福利功能的瓦解,以及
社会变迁研究历来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延续了这一传统,以婚姻支付实践作为窗口,探寻县域城镇婚姻关系中的婚姻支付。本项研究认为,从家庭这一既非宏观层面又非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部的小型家族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苏南模式”。苏南家族企业大多经营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现象迅速发展,农村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之一,其成员的养老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已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也在迅速扩张,这使得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促使许多的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以此来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