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行旅体验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变革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域外行旅体验折射出的是中国在与世界碰撞、融合的互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艰难心路历程,铭刻着中国在走向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在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者的四维时空中进行自我想象与自我建构的困惑矛盾与成败得失。反映在文学领域,域外行旅体验打破了中国文学的边界,开拓了它的疆域,丰富了它的内容。域外行旅体验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现代中国人提供了一面反观自我的他者之镜。在这面镜子中,现代中国人不仅看到了西方,而且看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近现代文学对域外行旅体验的书写,实际上记录了现代中国人想象自我、寻找自我、确证自我的漫长过程。   本文探讨的是域外行旅体验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的直接推动,即域外行旅体验所引发的感知觉的变化及其表述需要,是如何促使旧的语言形式、文体形式走向革新之路,如何为实用性文体注入审美元素,又是如何激发了中国近现代文学母题的生成。本文力图打破影响研究的模式,将域外体验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间的联系,真正落实在文学本身。   论文前两章着力于探讨域外行旅体验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影响及其变革的必然性。从游记散文的转型和旧体域外纪游诗的式微这两个特定角度展现新文学发生中的“体验”因素。第三章则重点揭示域外屈辱性体验与近现代文学国民性批判母题生成和深入之间的复杂悖论关系。   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近现代域外游记散文如何由实用转向审美。域外游记散文完成由实用到审美的转型,必须包括“游”与“记”两个方面。晚清海外游历者个人知识结构的局限与文化心态的束缚,“游以致用”观念的流行,撰写域外游记的功利性目的、传统的文学表述惯习等诸多因素的存在,限制了近代域外游记走向审美的可能。“五四”以后,“游”的观念获得了解放,涌现出一大批拥有深厚学养和良好艺术修养的行旅者。与此同时,现代文学观念的建立和文学工具的解放,为域外游记的文学化、现代化提供了适宜的文学土壤。经过现代作家自觉的“美文”实践,域外游记终于实现了“游”与“记”的审美熔铸。   第二章主要论述旧体域外纪游诗的现代命运。现代文坛上的旧体域外纪游诗,凸显了域外行旅体验与旧文体之间的互动与阻隔。有着深厚国学素养的现代文人在域外行旅过程中感受到的思乡与怀古情绪,与内心深处对传统文人情怀的认同产生胶合,促使他们采用旧体诗词的形式来排解乡愁。虽然将中国情调融入异域风景的纪游诗词让“古旧幽灵”在异域景观书写中重获新生,在“以新材料入旧格律”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成功范例。但是,跨文化书写中“旧风格”与“新材料”之间的背驰说明旧体诗词在表现域外行旅体验时,“明显地存在着语言和经验之间的阻隔”。“椟胜于珠”现象的出现和吴宓“以新材料入旧格律”新探索的失败,都说明旧形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域外行旅体验所提出的语言表现要求,预示着一场文学变革发生的必然。   第三章着重考察域外屈辱体验与国民性母题生成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近现代的域外行旅者来说,最深刻的域外行旅体验就是由国族身份所带来的屈辱体验。在域外亲身感受到的妖魔化中国形象激起了行旅者的国族意识,由此产生了或拒斥或认同的文化心态。拒斥的态度导致行旅者怨恨情绪的产生。出于民族主义的本能反抗与逃避,中国作家在文学想象中或通过丑化、女性化西方形象,或采取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等方式来释放屈辱感和怨恨情绪。对西方中国形象的认同则引发了对于国民性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域外屈辱体验,一方面为中国现代国民性批判提供了外源性思想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西方现代性话语建构出来的中国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文化霸权,使得中国的“自画像”无法摆脱他者的凝视,从而陷入了“自我东方化”的文化怪圈。因此应该把对自我反思与批判纳入国民性批判的视野。  
其他文献
八十年代以来,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断以新的问题意识、发人深省的角度为国内研究格局提供了新的视野。中国当代新诗作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最具张力的文体,可以说凝聚了当下
学位
预叙是小说叙事手法的一种,它在叙事学中属于叙事时间的范畴,体现的是叙事时间早于故事时间的关系,它指的是在叙事作品中预先讲述或提及在同一文本后文中出现的故事情节的叙
本文介绍2015年滁河荒草二圩、三圩蓄滞洪区运用后,财产损失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管理等工作的思路.
隋唐时代是东亚汉文化圈正式形成的时代。在这之前,汉文化已经从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传播到了邻近的古代朝鲜、日本以及境内的交趾地区。从先秦到唐朝,古代东亚世界的不断演变
2016年汛期,安徽省多次发生强降雨过程,省境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本文简要总结洪水应对措施,反思灾害原因,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对
本文主要考察了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两种代表句式--被动句式和疑问句式。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高僧传》概况、语料价值以及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具
学位
历来乐府研究,往往视汉魏六朝为正宗,相比之下唐代显得多受忽略,而在唐代乐府研究中,又常常偏重于现实性和社会意义较强的新乐府,从而忽略了旧题乐府的部分。针对这一情况,本
文章系作者在秘鲁阿雷基帕地区开展灌区规划工作期间,运用修正后的彭曼公式,利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当地多年生作物苜蓿的长系列逐旬需水量,并与西班牙人2004年所做的同一地区
从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碳化物形貌出发,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加热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综合运用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是改善低铬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形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的有效
溢流堰作为泄水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布置及具体结构型式的选择常常受地形条件、运行工况、施工条件、景观要求等设计条件限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迷宫堰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