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重要的社会化媒体,成为网络舆论生成的重要来源。全国各级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了解社情民意的方式、为民服务的平台以及官民互动的空间。当前形势下,政务微博是否达到其预期的传播效果?它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如何?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务微博更加积极、健康、有序发展。为了全面细致地了解和观察当前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首先综合运用了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从宏观上深入分析政务微博。在系统梳理政务微博的起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政务微博的传播特征,再结合国内外新媒体传播的理论知识,对本研究的一些观点加以注释和说明。然后选取“平安北京”和“蔡奇”的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截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期间发布的所有微博作为分析样本。对它们的微博内容和信息形式进行内容分析,主要从微博覆盖面、微博信息形式、信息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政务微博转评量高,传播覆盖面大,影响力比较深。机构政务微博关系维护类信息比重并不突出,官员政务微博则更具亲和力,真实互动较多,信息发布时间与粉丝活跃时间尽量保持一致。机构政务微博偏重发布信息,官员政务微博偏重评论信息。出于自身的特殊性,机构政务微博在表达态度时谨慎甚微,发布的微博比较严肃、刻板。官员政务微博通常以通俗易懂、紧随网络潮流形式发布信息,观点鲜明,更富人情味。由于我国政务微博正处于发展阶段,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相继出现,严重影响了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比如言辞不当、思想观念落后、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缺失、微博标识和定位混乱模糊,以及运营维护处于无序状态等等。笔者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民众充分享有话语权;借鉴国外的宝贵经验,建立政务微博快速反应机制;强化认证并统一政务微博标识;组建政务公共关系微博群,进行集群化统一协调管理;提倡政务微博经营理念,组建推广团队并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公务人员的新媒体技巧和媒介素养;强化新媒体的全球共建,共同构建网络传播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