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危机下的共识与两难-20世纪30年代“民主与独裁”论战析微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世界,权力和权利的博弈始终伴随着现代性和个体性的成长。而这一形而下的政治博弈经过抽象化的整理和书写就成了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发展中的民主与独裁的争论。因此,在数千年的现实和理论政治中,整个西方世界在民主与独裁两种价值和制度之间不断地徘徊,或停滞不前,或高歌猛进。与此同时,做着天朝美梦的中国却一直在强化着他的专制权力,并不担心这一问题的困扰。只是到了近代,受西学东渐和西方船坚炮利的影响,以传统儒家文化为支柱的中国也开始在这两种价值和制度的选择中陷入了迷茫与分歧,从清末民初,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延伸到了当代。弄清楚这些论争的来龙去脉以及内容观点不仅可以真实再现时代条件下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这两种价值与政体理论的时代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正是以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民主与独裁”论战为研究对象的。这场论战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广泛的影响范围以及深刻的思想交锋,所以对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意义。本文除了关注论战的发生和过程、内容与焦点等论战本身的问题外,还结合民主和独裁的学理分析对论战内容进行了评析。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主要是从政治学视角出发,结合民主与独裁的学理分析来对这一围绕政体选择问题而展开的论战进行研究的,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论战的实质、观点与时势的契合度以及知识分子们的政治理想。通过对这场论战的再现和在政治理论基础上的分析,本文认为这场发生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论战实质上是围绕着再造权威而产生的。但是,论战中的知识分子们并不是在同一个理性层次进行对话,独裁派秉承的更多的是工具主义理性,而民主派的主张则更多的是基于价值主义理性进行考量的。所以,就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来看,蒋廷黻、丁文江等知识分子的主张要比民主政治的主张更为贴近中国的现实,也更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的问题。不过,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民主派的民主主张和中国政治发展的长期愿景是一致的。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建设实现民主政治的条件和基础,不断推动政治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由一个吸收境外投资的大国逐渐转变为海外投资大国。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在中国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与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次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国有企业变成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构成发生了根本改变,“国有”概念失去了传统意义。很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员工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的组织行为因素。本研究通过对YS公司员工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现状的调查,验证了中国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多维结构说,分析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任教十五年来多次担任高年级代课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在这条艰巨而又艰辛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记得刚被分配到这儿工作时,所带的那班
期刊
2011年11月9日,发改委在央视报道中声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其进行调查。该案引发了各界的讨论和分析,本文将在法律的基础上,以函数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