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清溶菌酶膜结晶分离过程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清溶菌酶是一种典型的蛋白质,目前在医疗、食品和生物工程上已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难以快速有效的对卵清溶菌酶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精制,溶菌酶制剂的质量和纯度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溶菌酶在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以卵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为研究目标,以膜超滤分离过程与结晶纯化方法的集成为技术突破口,提出了循环超滤一盐析结晶法(CUSOC)技术并应用于卵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主要研究内容: 1.实现了卵清溶菌酶的超滤膜分离及其浓缩首先确定了卵清前处理的最适条件,并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和SDS-PAGE法对卵清前处理料液的溶菌酶存在状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卵清前处理料液中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情况,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疏水性聚醚砜超滤膜包对卵清溶菌酶进行了分离和浓缩;得到的浓缩液溶菌酶比活力达到16851U/mg,酶回收率可达76.8%,纯化因子达21.2,并制得溶菌酶粗酶冻干粉;同时得出了最适宜的膜清洗流程。 2.采用CUSOC方法对卵清溶菌酶粗酶液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晶助剂的浓度和超滤压力是影响CUSOC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kDal的疏水性聚醚砜超滤膜包,当结晶助剂NaCl浓度为4%~5%、操作压力为0.30MPa时,既可以获得较大的膜通量又能得到较大粒度的晶体;通过蛋白质鉴定实验判定了晶体类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晶体的形貌、粒度和晶面情况,并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晶体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采用CUSOC工艺所得到的溶菌酶晶体比活力可达20147U/mg,酶回收率可达71.8%,纯化因子达25.1。实验结果表明,超滤与盐析结晶的过程集成是可行的、有效的。 3.探讨了卵清溶菌酶CUSOC过程的结晶动力学基于瑞利光散射理论,采用浊度测量法对CUSOC过程的溶液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线的浊度变化可以计算得到动力学数据。发现CUSOC过程使得在较低的饱和度下溶菌酶结晶诱导期大大缩短,表明可能存在聚合物膜表面诱导溶菌酶非均相成核的作用;结晶助剂NaCl的浓度和超滤对体系脱除溶剂速率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溶菌酶的成核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采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了晶体的最终大小,发现溶菌酶晶体粒度分布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而且分布比例随NaCl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4.对膜结晶法制备卵清溶菌酶晶体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使用动态光散射测量了结晶前期溶液中聚集体的粒度几率分布,发现随着溶菌酶和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中聚集体的颗粒尺寸也相应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溶菌酶分子在溶液中的聚集反应,逐渐达到平衡;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了溶菌酶(110)晶面的生长速率,发现在溶菌酶和NaCl浓度较高时,溶菌酶晶体的(110)面生长较快,而在溶菌酶和NaCl浓度较低时,该晶面生长较慢;基于二维成核生长机理,从晶体生长动力学理论方程出发,计算了二维成核的形成能α=4.01×10<-8>Jcm<-2>。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如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
期刊
基于电沉积的复合电铸在当今的制造领域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其特点是很高的复制精度和重复精度。复合电铸是指在单金属电铸铸液中加入一种或几种悬浮纳米颗粒或纤维,使金属离子与其共沉积,获得相对较强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的金属基质。纳米颗粒能够细化晶粒,使复合铸层组织均匀、细致,促使沉积层硬度提高,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增强。本论文在超声波作用下脉冲电铸制备Cu-ZrO2纳米复合沉积层,作为电火花电极。研究Zr
本文的碳纤维多层角连织机打纬机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为现代三维织造设备的改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归纳了打纬机构的国内外情况,论文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尤其是拥有现代文明的人类,更是以其尖端的技术、智慧的头脑掌控了地球上的一切。就连地球上最凶猛的动物也无法逃出人类的
人工种植纤维原料已经成为造纸工业等纤维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了实现人工种植资源的育种选材和最优化利用,需要无损、快速对植物原料的性质作出评价和分类。然而,传统的植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决定效果”,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促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小学时期
目的:分析del(17p13)(TP53)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骨髓标本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