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围手术期由于手术、麻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造成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淋巴道、骨髓甚至播散于各组织器官,形成微小的转移灶,同时手术操作可引起神经内分泌、代谢、炎症效应,并显著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进一步影响了肿瘤患者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影响其远期生存率。围术期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可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或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来调节机体免疫应答,进一步影响肿瘤细胞活性。利多卡因是目前临床中唯一可用于围术期静脉注射的局部麻醉药物,不仅具有具有镇静、镇痛、抗炎、脑保护、抑制气道反应作用,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预后。利多卡因既能直接调节肿瘤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又能减轻手术导致的免疫抑制,通过阻断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围术期手术及药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达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寻围手术期注射利多卡因对研究纳入对象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 cell)、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 cell)等免疫细胞的影响,为围手术期肿瘤患者麻醉方案的选择提出新的思路和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于2016年4-9月确诊为结直肠癌疾病并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麻醉科择期行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40例。所有纳入对象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用随机方法划分成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20例,两组纳入对象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利多组麻醉开始前15min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持续约10min,诱导时采用可视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并在术中持续泵注利多卡因,缝皮结束后停止。对照组代替利多卡因使用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利多卡因前24h、手术后0h及手术后24h三个时间点采集纳入对象的外周血10.0ml,全样本均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并于24h内送于流式细胞(flow cytometer,FCM)仪工作室进行检测。结果:1.两组纳入对象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2.与术前24h(T0)相比,两组患者术后0h(T1)及术后24h(T2)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比例都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淋巴细胞所占比值下降程度减少,在T2时P<0.05。3.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2时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比值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淋巴细胞所占比值在T1升高的趋势加快,在T2降低的变化趋势减缓,在T2时P<0.05。4.与T0相比,两组纳入对象T1、T2时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占T细胞比例、CD4+/CD8+比例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TL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先降低后升高,其中利多卡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Th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在T1升高的趋势加快,T2降低的趋势减缓,只在T2时P<0.05;CTL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T1时降低的趋势加快,T2升高的趋势减缓P>0.05。5.与T0相比,对照组T1及T2 Treg细胞占T细胞比例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而利多卡因组术T1及T2时此比例一直降低,且T2时P<0.05。组间: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的变化在T1具有统计学意义,T2降低趋势加快(P>0.05)。6.与T0相比,两组纳入对象术后T1、T2时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在T1时降低的趋势减缓,T2升高的趋势加快(P>0.05)。结论:1手术导致的应激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增殖,利多卡因则改善围术期对淋巴细胞上述功能的抑制效应;2利多卡因可改善围术期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效应;3利多卡因可阻止围术期CD127-Treg细胞进行增殖;4利多卡因对围术期NK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