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工业版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时期的中国工业版画,是以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为主要驱动,以记录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成就与工业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版画,创作者多数是工厂的工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工业版画的政治宣传作用使工业版画题材在中国得到了迅速普及,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版画品种。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工业版画的创作语境得以逐步演进与扩展,加之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融合,中国工业版画的创作面貌逐渐改变,迎来了发展的高潮,产生了大量工业版画佳作。九十年代,以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成立为标志,旨在将中国工业版画推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版画与学院版画也开始走向融合,整体提升了中国工业版画的学术性。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后工业化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全面改革,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以工厂为依托,工业群体为主发展的中国工业版画整体陷入衰退时期。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开始由工业化时期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文化、经济和工业结构均产生了大的变化和调整,带来了中国工业版画文化的转型。随着信息全球化,艺术媒介的多样化,中国工业版画不但没有就此没落反而紧抓机遇与时俱进,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突破,淘汰了旧的艺术形式并且又催生出了新的学术品格和面貌。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工业版画以两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展览为代表,与前期工业化时期的作品相比,在形式、内容、技法、创作理念、表现语言、媒介、展览形式、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均有所转变。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工业版画的未来应该是随着不断扩大自身生态圈,把历史、当代、多元文化都贯穿起来,形成一条与社会,与时代并行的独特艺术道路。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工业版画不会消亡,它将随着社会的转型,随着科技化、信息化、泛工业化的发展,迎来多元文化共生繁荣的新春天。
其他文献
在市场化程度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绽放的浙江,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可以说是始终处于改革风口浪尖上。这家在1983年最早从政府厅局转制过来的企业,正是通过一系列先于同行的市
迈克尔·伽特泽是个享誉全球的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经常出现在世界上各大杂志和报纸上.他喜欢让自己的设计能够利用天然的绿色能源,其中主要就是太阳能和风能.他的设计往往能
中国画的创作并非客观物象的再现和描摹,而是对物象深入感受之后的一种表达和宣泄,艺术创作本应该来源于生活,任何创作都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但仅仅对生活
水墨艺术墨韵空灵、意蕴深远的美学特征,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设计中,这不仅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表现语言,同时也将美学精神进一步发扬。本文试图在深入了解平面设计的多元构成、绘
“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最易走向世界。对中国来说,竹刻无疑是已经走向了世界的艺术,更多的海外人士正通过竹刻体味着中国艺术的特殊魅力。”这是当代竹人叶瑜荪写在《容园竹刻》专著中的一段话。近年来,浙江桐乡市竹刻艺术家叶瑜荪在竹刻之外,更多地从事竹刻艺术的学术研究。  不凡之绩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叶瑜荪,斋号容园,浙江桐乡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设计分会理事。他自幼深受
童年在人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偏爱在童年时期就初见端倪。童年的记忆对之后的人生产生着持续的作用,并在一次次的回忆中重复和强化。艺术家也同样,并不是一
当代,人们的审美眼光与审美品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而逐步地提高,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岩彩”这一“古老”的绘画材料,以一种“新模样”
为克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中微分代数方程求解的复杂性并提高稳态求解的收敛速度,加快系统整体模拟效率,本文采用GDEM加速稳态模型求解。本文基于基准假组分法建立了系统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心理学、脑科学、哲学等研究新成果的不断出现,人们的阅读经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图像无处不在,美术作为一种以视觉性为主导进行思想
编者按:在江西省气象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省政协主席钟起煌,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大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