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建筑馆是高校建筑教育行为的重要载体,其内部空间作为建筑教育活动的容器,正随着建筑教育体系的完善、设计理念的更新与建筑技术的进步发生着积极的改变。高校建筑馆内部空间不仅承载着建筑学院授课、作业、休息、交流等多种功能,还承担着启蒙学生设计灵感和对外展现学院风采的使命。随着对建筑业优秀人才需求量增加,国内外对建筑教育的重视度明显提高,对高校建筑馆设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引发了众多理论文献对此课题的关注,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建筑馆内部空间设计的研究,着力构建一个细致的研究框架,以大量先例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建筑馆内部空间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论文首先从高校建筑馆内部空间的特质解析入手,将建筑馆内部空间分解为教学空间与交往空间两大类,并分别介绍这两大类空间的基本特征,综合分析设计影响因素,提出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量实例,对教学空间与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做详细具体的阐释:在教学空间设计的部分,总结了串联式、集中式、组合式三种教学空间的布局形式;从类型与尺度、物理环境、空间设施三方面探讨专业教室的塑造;分析了图书室、建筑实验室、公共教室三大公共教学空间的设计要点。在交往空间设计的部分,论证了贯通式、迭落式、动态式、穿插式四个主要空间形态构建手法对建筑学院交往行为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传承学院文脉、彰显艺术特质、打造极简风格、反映教学方向四种烘托良好空间氛围的方式;从细节方面阐述展示方式、构造工艺、陈设雕饰对交往空间的润色。 论文运用分析、归纳、演绎方法,以建筑学理论为基础,借鉴视觉艺术、行为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理论,将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