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安全性较高的食用色素,试验已证明不含黄曲霉毒素,也无致突变作用。随着1995年法国学者P.J.Blanc等在红曲菌发酵产物中检测到一种对人畜有害的真菌毒素——桔霉素(Citrinin),红曲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摇瓶液态发酵从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出菌株Monascus.sp.H4,作为本课题的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菌株Monascus.sp.HS4000,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Monascus.sp.HS4000的固态发酵工艺;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Monascus.sp.HS4000液态摇瓶发酵条件,并利用10L发酵罐进行了放大实验。本论文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利用摇瓶液态发酵,从H1、H2、H3、H4、H5、H6六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出H4作为诱变的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对Monascus.sp.H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Monascus.sp.HS4000为生产菌株,其液态摇瓶发酵6天,色素含量为42.3U/ml,桔霉素含量为0.36mg/L。(2)对红曲米中桔霉素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种能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测出红曲米中桔霉素的方法——滤纸片抑菌圈法。优化了红曲米中桔霉素的萃取方法,最佳方法为68%乙醇摇床振摇加超声辅助提取法。(3)在三角瓶培养中,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装量、转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响应面实验方法对红曲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得到的工艺为:接种量为10%、培养基装量为70ml、转速为230rpm。在该条件下色素含量为114.06U/ml,桔霉素含量为0.503mg/L,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维生素H对红曲液态发酵的影响,得到维生素H最佳添加量为20μg/L。(4)根据摇瓶培养得到的条件,再用10L发酵罐进行小试实验,得到了三阶段通风控制的工艺条件。此条件为前24h通风为200L/h;24h~60h通风为300L/h;60h后通风调整为100L/h,维生素H添加量为20μg/L。此条件下所得色价为199.6U/ml,桔霉素为1.08mg/L。与优化前相比色素变化不大,而桔霉素下降54.7%。(5)对固态发酵中影响红曲产色素和桔霉素的条件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并选取培养基装量、培养温度、接种量、第一次翻曲时间四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工艺条件。该工艺为:接种量8%、培养温度32℃、第一次翻曲时间24h,最佳维生素H添加量为40μg/Kg,此时色价为3500u/kg,桔霉素含量为0.89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