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微结构的电磁传播性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设计亚波长的人工微结构,实现具有奇异特性的人工材料,如负折射材料,零折射材料,梯度材料等,在最近十几年,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零折射率材料、超表面以及双各向异性材料,是人工微结构研究的三个重要分支,而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潜在应用。  本文在简要回顾人工微结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这三个分支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文章首先研究了,完美电导体(PEC)缺陷对零折射率材料传输特性的影响。我们利用具有狄拉克色散的介质光子晶体来实现双零折射率材料。我们发现,PEC的尺寸和大小均能影响这种零折射率材料的透射率,因此,我们对于利用缺陷对零折射率材料传输性质的调控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  其次,基于对双各向异性材料的研究,我们发展了一套实验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所有散射矩阵参数(S参数),来得出双各向异性材料所具备的多重电磁量。基于此种测量方法,我们还设计出一种“卍”字型双各向异性微结构单元,通过对“卍”字型结构,电流分布的模拟结果的分析,讨论了其内在电磁耦合的物理机制。最后,我们设计了一种超表面,这种超表面具有不依赖于入射波偏振的反射聚焦功能。利用微波实验,我们很好的验证了此聚焦效应。这些工作,使人工微结构无论在物理机制上还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都得到了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原子力显微镜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到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在纳米研究领域里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但由于系统设计上的局限、操作模式的特点、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所得到的AFM图像与样品表面的真实特征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呈现出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假像。分析各种假像的成因,准确识别各类假像以及避免假像的出现,是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各种显微镜的原理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对新型的III-V 族化合物半导体AlBi和部分填充四面体空位半导体LiCdX(X=N,P,As)的光学性质包括介电函数、折射率、消光系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量子受限光子晶体薄板结构。通过控制此结构的量子受限效应,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三维光子全带隙的开关。这种量子受限的调控可以通过压电晶体等实现。采用
自1935年Yukawa从理论上预言了π介子的存在,1947年得到试验证实。此后,π介子在核物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之提出的核子的介子交换模型,也使核力(强相互作用)的研究便
光子晶体(PC)是介电材料周期排列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电磁波传播性质的操控。类似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及其带隙,光子晶体也具有这一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光子晶体能带的性质以及如何操控能带,从而实现对电磁波传输的控制。在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光子晶体概念。光子晶体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诸如实现光子晶体波导和负折射。其次是介绍光子晶体能带的性质和能带操控的方法。同时,也会介绍光子晶体的等频率曲线,等频率曲线是
孤子理论是非线性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它在物理学和其它的许多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孤子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非线性方程的可积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地州党校办公室是地州党校党委的一个综合办事机构,是党委、政府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各方、沟通内外的桥梁和枢纽,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生物与物理交叉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其中用物理的方法对生物分子进行探测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广义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信息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物理极限,为人们提供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量子信息学应运而生。量子信息学是以描述微观世界本质规律
光子集成线路具有速度高、功耗低的优点,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线路的主流。无论是传统光波导还是光子晶体器件,由于受到光的衍射极限的限制,单个元件始终局限在光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