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有较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传统研究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引起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但这样的结论并不全面,很少有研究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解析这一现象。论文基于当前中国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不高的现实背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切入视角,探索内部控制与融资偏好的影响规律。论文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理论构建了内部控制与股权融资偏好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14年A股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金融、房地产行业以及不具有配股和增发资格的公司后,利用相关性检验、ordered-probit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探讨内部控制与股权融资偏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会计信息质量对内部控制与融资偏好的传导规律。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与股权融资偏好存在负向关系,内部控制水平越低,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概率越低,而在非国有企业中该关系更加明显,;会计信息质量在内部控制与融资偏好的关系中起到传导作用。最后,论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监督、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建设等政策建议。论文立足于我国当前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研究内部控制和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规律,将企业内部制度设置与融资行为相联系,为我国融资偏好的研究引入了新的视角,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委托代理和相关融资理论。对于提高融资效率和公司业绩,指导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