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纳米/亚微米级光学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光催化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利用多醇法合成了CeF3:Tb3+纳米粒子及其核壳结构体系、LaPO4:Ce3+,Tb3+,Eu3+纳米粒子体系以及具有纳米—亚微米结构的CaWO4:Pb2+,Tb3+体系;同时,采用多醇法等合成技术、结合后续的热处理还制备了ZnO、ZnO:Zn及TiO2半导体材料。利用X一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光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组成等进行表征,采用荧光光谱(PL)、阴极射线谱(CL)、荧光寿命等手段评价合成材料的光致发光及低压阴极射线发光性能;探讨了相结构、核壳结构、掺杂离子浓度、基质组成、敏化剂、煅烧条件、缺陷中心等因素对发光性能、荧光寿命的影响;提出了ZnO产生可见光发射的机理,解释了有关的发光现象;最后,还讨论了在紫外光激发下,TiO2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多醇法得到的CcF3,CeF3:Tb3+和CeF3:Tb3+/LaF3(核/壳)纳米粒子结晶完好,具有CeF3体材料的六方相结构;粒子的形貌为球形,粒径大小为7~11 nm,易于分散至乙醇溶液中形成胶体溶液;溶液中的CeF3,CeF3:Tb3+和CeF3:Tb3+/LaF3(核/壳)纳米粒子分别具有Cc3+(5d-4f)和Tb3+(54-7FJ)跃迁的特征发射;与CeF3:Tb3+纳米粒子核相比,CeF3:Tb3+/LaF3(核/壳)纳米粒子光谱强度及荧光寿命均有较大的提高,这是由于LaF3壳的屏蔽效应使存在于CeF3:Tb3+纳米粒子表面大量的非辐射复合中心减少所致;CeF3:Tb3+和CeF3:Tb3+/LaF3(核/壳)纳米粒子中Tb3+的强的绿光发射是Ce3+向Tb3+发生了有效能量传递的结果。   Eu3+、Ce3+、Tb3+掺杂的LaPO4纳米粒子具有独居石结构,平均粒径为20~25nm;LaPO4:Eu3+纳米粒子的光致发光性能与体材料类似,表现为Eu3+的橙.红特征发射,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 mol%,其发光衰减曲线符合单指数行为,寿命为3.9 ms;LaPO4:Ce3+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归属于Ce3+的5d-4f跃迁,其发光衰减曲线也符合单指数行为,经拟合其寿命为20 ns;Ce3+、Tb3+共掺的LaPO4纳米粒子具有Tb3+离子的特征发射,即5D4-7FJ跃迁(J=6-3),当Ce3+的掺杂浓度固定时,Tb3+的掺杂浓度为15 mol%时,发射光谱强度最大;由于Ce3+、Tb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现象,Tb3+的发光衰减曲线不符合单指数行为,Ce3+的荧光寿命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c3+、Tb3+的能量传递效率随Tb3+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采用多醇法还成功制备出纳米.亚微米结构的CaWO4、CaWO4:pb2+及CaWO4:Tb3+粒子,所得到的球形粒子具有白钨矿相结构,粒径分别为260、290、190nm左右,XRD、SEM分析表明这些亚微米级的球形粒子是由粒径在10至20nm之间的基本粒子单元团聚而成:在紫外光或电子束激发下,CaWO4和CaWO4:Pb2+粒子具有很强的蓝光发射,掺杂Pb2+后的CaWO4粒子发射光谱出现红移、发光强度有较大增强;CaWO4:Tb3+粒子具有Tb3+的特征发射5D4-7FJ(J=6-3),其中最强峰位于545nm,Tb3+强的绿光发射是由于从WO42-向Tb3+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   采用多醇法结合后续的热处理可分别得到ZnO和Zno:Zn发光粉,样品具有六方相结构,平均粒径为1~2μm;由XRD计算得到的晶胞参数、XPS分析、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表明还原处理后的样品中存在单质的金属Zn;ZnO粉体的紫外、黄光及绿光发射可通过改变煅烧条件来调控:空气中950℃热处理得到的ZnO粉体,其PL和CL光谱在527nm处有一宽而强的黄光发射,950℃的样品在800℃进行还原处理后,其黄光发射完全消失,而紫外光发射达到最强,继续升高还原温度,在~500nm处出现宽而强的绿光发射,且其强度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的结果,黄光和绿光发射可能是由导带附近的光生电子分别向间隙氧(Oi-)和氧空位(Vo·)缺陷中心深层捕获的空穴的辐射跃迁造成的;可见光发射与缺陷中心的浓度有关,恰好能够产生可见光发射的缺陷中心的浓度称为“缺陷发光临界浓度”,当缺陷中心的浓度低于其临界浓度时,不能产生可见光发射,高于其临界浓度时,可产生可见光发射,引入“缺陷发光临界浓度”的概念,较好地解释了观察到的发光现象。   利用水蒸气水解钛的前驱体Ti(OC4H9)4或TiCl4,在较低的反应温度(110~140℃)下可得到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纳米晶,样品在450℃处理后,粒子大小为15~25nm,当热处理温度升至600℃时,仍可得到具有单一锐钛矿相结构的TiO2;未经热处理的样品对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脱色活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对MB的脱色率增加,热处理温度为600℃达到最大;由Ti(OC4H9)4合成的TiO2纳米晶在600℃处理后对气相中丙稀的降解量约为21.6%,接近商品Degussas P25TiO2的光催化活性(24.9%)。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是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基础,纳米材料的功能化是纳米材料应用的前提。本论文提出并利用界面反应生长和铝热法制备出一系列的纳米功能材料。主要结果归纳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服务型现代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看
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相结构特性,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纳米科学的发展为新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Co3O4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有趣的磁、光、传输、
近年来,“受阻路易斯酸碱对”的研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非金属催化体系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仍面临着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种类有限,底物适用性不够普遍和催化剂用量
分析了井下及地面煤仓堵塞故障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对目前各煤矿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优缺点做了分析。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并结合平顸山煤业集团一矿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不改变在
脂肪族聚酯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材料。但高度疏水、缺乏功能性和生物活性的不足限制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脂肪族聚酯进行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学习情境与任务]rn“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毛主席写给丁玲同志的题赠.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成为第一位到延安的知名作家.她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
期刊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以及电喷雾电离源的提出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质谱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有机高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扩大了质谱分析范围。质谱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复